-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语言与绘画语言的同与异
摘要:乔仲常所绘的《后赤壁赋图》尽管努力追求着与苏东坡原文内容的趋同性,但因为绘画语言与文学语言在表达形式方面存在差异性,《后赤壁赋图》不论是关于场景转换的表现,还是关于山水空间的表达,都与苏东坡原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在空间表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关键词:苏东坡;乔仲常;《后赤壁赋图》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而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苏东坡,于七月十六日晚与朋友一起游览赤壁及十月十五日晚复游赤壁之后,分别写下了《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两篇经典散文,二者因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平,不仅广为传播,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而且还成为北宋及其以后历代画家喜欢表现的绘画题材。就两篇赋文所表达的情节场景而言,前《赤壁赋》只表现了苏东坡与朋友泛舟江上一个情节内容,因此全文并不涉及到情节的改变与场景的转换,但对于《后赤壁赋》而言,则涉及到多个情节的改变与场景的转换,因此两篇赋文在表现为绘画时,就其视觉形式而言,就会存在较大差异,而因为文学语言与绘画语言的不同,对单一情节场景的表达,绘画表现出的视觉形象会相对更接近文学所描绘的内容,而对多个情节场景的表达,则会与文学所描绘的内容在追求趋同性的同时,存在一定的差异,故本文即以北宋画家乔仲常的绘画作品《后赤壁赋图》为研究案例,对这种异同试做分析。
一、情节描绘的趋同追求
苏轼的《后赤壁赋》一文(下文均简称苏文),具体可分为七个情节,每个情节都有相对应的场景与人物活动描绘,而乔仲常所绘的《后赤壁赋图》(下文均简称乔画)在情节描绘和场景表达方面则努力追求着与《后赤壁赋》一文的同一性,完全忠于并遵照苏轼之文来进行情节场景描绘。依据杨娴的研究,乔画大致做于公元1123年以前,为长卷形式,画幅宽29.5厘米,长560.3厘米,全图依据苏文内容分为七段,每段所占画幅面积并不相同,有宽有窄,差别较大。
第一段表现了苏文的第一个情节,描绘苏东坡元丰五年十月十五日夜从雪堂归于临皋路过黄泥之坂,并与随同客人谈笑言酒与鱼时的场景,画面中苏东坡引客二人沿江跚跚而行且做交谈之状,前有仆从正从江边小舟上渔夫的手中取鱼,因是深秋,古木萧索,江野空旷。
苏文关于第二情节语言并不多,只寥寥两句,一句为前后情节的连接语,即“归而谋诸妇”,另一句则为东坡妻子所言:“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语言不多,但却构成独立的情节场景,所以乔画着墨也并不少,表现了由竹篱围成的庭院,庭院之后及右边皆有山石树木,东坡左手携酒,右手提鱼,立于园中正与妻子家人告别。
第三情节苏文用语也不多,表现苏东坡与客人复游赤壁之下所见之景,即“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与七月十六日所见大不相同。乔画中东坡及客三人面对江流坐于山岩之下,别有仆从一人侍立于旁。
苏文第四情节则表现了苏东坡独自一人攀援至山顶所见的景象以及独立长啸时的感觉,用语较多,描写细腻。因此乔画的画面上,所占画幅面积也大,画中右边苏东坡寻路而上,枯木林立,左边则是对“栖鹘之危巢”的描绘。
苏文的第五情节描写了夜半苏东坡与客人回到船上,泛舟中流时,一孤鹤横空而过时的景象。乔画画面中,东坡及二客人和仆从坐于船舱之中,舟子正撑篙而行,江流空旷,四无边际。
苏文第六情节描绘客人回去之后,苏子独卧,梦见孤鹤化为道士,并与东坡笑谈的场景。乔画中的场景描绘则与苏文有所出入,画中两个东坡形象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同时也有两个道士出现。最后一个情节则极其简短,言词只有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即东坡梦醒之后,开门寻找道士的场景。
从乔画各段所描绘的场景形象来看,基本符合苏东坡赋文所描绘的场景,由此可见乔仲常在创作此画时,努力追求与赋文内容的趋同性。但是因为绘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其在追求画面内容与赋文内容趋同性的同时,因为绘画语言技巧的特殊性,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差异。
二、场景转换的差异
前文曾经提到,在苏轼的《后赤壁赋》一文中,前后曾经涉及七个场景情节的转换,苏轼本人因为文学语言水平的高超,在涉及到不同的情节场景的转换时,极其自然流畅,但对于乔画而言,因为绘画语言的特殊性,其在处理之时,也就相对不同。
乔画中第一个场景在往第二个场景转化时,苏轼所用语言仅仅一句“归而谋诸妇”便得以实现,而乔画在处理时,则借助于一条江边的小路及小桥来进行场景转换,桥的右边为第一场景的情节内容,桥的左边则为第二场景的情节内容,中间并无截然分界,更強调了两个情节之间的关联性,把江边回家的路表现出来,把两个不同场景有机联系起来。第二情节场景与第三情节场景的转换,在苏文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怎样选购冰箱.doc VIP
- 2025年新生儿窒息复苏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查房.ppt VIP
- 魏晋玄学课件.ppt VIP
- 2020安徽芜湖一中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pdf VIP
-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教案(共4课)(2020新版).pdf
- 2024年包头市九原区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 .pdf VIP
- 2021年安徽芜湖一中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pdf VIP
- 二年级数学上册 作业本提优-第三单元提优测试卷 (含答案)(苏教版).docx VIP
- 工作票签发人负责人许可人上岗资格考试题B卷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