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结合雀啄回旋灸缓解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疗效分析.docxVIP

雷火灸结合雀啄回旋灸缓解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疗效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雷火灸结合雀啄回旋灸缓解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雷火灸治疗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150例阴道分娩经产妇宫缩痛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产妇于分娩后24h、48h、72h开始接受缩宫素10u肌注治疗,研究组于产后24h、48h、72h接受雷火灸治疗,回顾分析经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观察对象产后72h疼痛程度显著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治疗后疼痛程度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产妇分娩后宫缩痛3d连续接受雷火灸雀啄回旋灸治疗能有效减轻宫缩痛,提高经产妇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雷火灸;雀啄回旋灸;产后宫缩痛经产妇   文章编号:whr2019042093   产妇新产后(分娩后1~3d)因子宫肌层强直性收缩导致肌肉间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剧烈的下腹疼痛,在西医妇产科学称为产后宫缩痛,中医学称为产后腹痛或儿枕痛,经产妇多于初产妇。产后3d后下腹疼痛感会逐步减轻[1]。产后宫缩痛是产妇产后常见的症状,也是影响大多数产妇生理及心理健康的最大因素。由于经产妇及多产妇子宫肌纤维反复收缩伸拉,子宫肌肉活动呈高张性,因此宫缩痛会更加严重,出现自主神经活动异常,如焦虑、出汗、烦躁,甚至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失眠等,从而影响到产妇的产后恢复及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对雷火灸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本院妇产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0例阴道分娩后经产妇产后宫缩痛患者为观察对象,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42岁,平均(27.3±4.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75例,平均年龄(26.8±3.2)岁;研究组75例,平均年龄(29.1±4.4)岁。两组观察对象在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肌肉注射缩宫素(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剂量:1ml:5单位)治疗,每天1次,每次10单位。研究组观察对象接受雷火灸手法治疗,具体方法:选神阙、中极、关元、气海、子宫穴,点燃雷火灸条,因雷火灸条火力峻猛,因此距离施灸皮肤2.5~3cm,先予反复左右旋转回旋灸约20余下,直到患者皮肤红热,后施灸者予手放置患者被灸穴位1min,待皮肤稍降温,再予一上一下,其状如鸟啄食雀啄灸,灸至皮肤红热。注意温度,防止发生烫伤。患者于产后第1次发生宫缩痛时开始接受治疗,每日1次,灸至皮肤红热,连续治疗3d。   1.3疗效评定标准和观察指标   宫缩痛程度国际采用vas(疼痛程度口述分级)评分法[2]:用一条垂直线标尺,长10cm,1cm标有1个数字,0代表无痛,1代表最轻微的疼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使用前充分向产妇告知说明,由产妇依据自己对疼痛的感受指出标尺的具体数字,记录分值。痊愈:疼痛症状全部消失;显效:评分相比减少50%,有效:评分对比减少20%~50%,无效:评分减少20%或疼痛症状无改变或疼痛较前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8.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有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观察对象在产后24h疼痛缓解程度,研究组和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的例数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研究组观察对象产后72h宫缩痛程度显著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两组观察对象在治疗后疼痛程度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产后宫缩痛是一种产科临床常见的产后并发症,是因为子宫肌肉阵发性收缩,导致子宫肌肉过度痉挛引发的疼痛。这种疼痛是一种内脏疼痛,无明显定位,表现为阵发性的牵拉痛、绞痛。产后宫缩痛与产次、哺乳、宫缩强度均有关。经产妇宫缩痛较初产妇更为剧烈[3]。推测是因为由于肌纤维反复拉伸或损伤,怀孕时子宫较初产妇增大明显,同时子宫肌肉局部的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导致子宫收缩频率增多及强度增加,因此疼痛明显。另研究[4]认为,经产妇的体内缩宫素受体增加和缩宫素释放调节脉冲频率增加,因此子宫收缩强度大,疼痛加重。   中医学认为产妇产后具有“多虚多瘀”的特点。这是由于分娩时耗气伤血,导致气血不能运行

文档评论(0)

180****8756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盛世风云(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069269024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