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的公信力》.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媒体的公信力;网络媒体;网络媒体的特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QQ、MSN、BBS、百度贴吧、谷歌、博客成为最早的信息集散地。QQ成为网友互致平安、传递灾区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第一个地震视频新闻就来自QQ,众多前方媒体记者也都使用QQ发送新闻。有人曾经对上海大学生媒介使用状况进行调查,把大学生对各媒介的平均消费频率指数进行比较,由高到低依次为:网络、报纸、电视、广播;而对平均每天消费时间排序,则依次为:网络、电视、报纸、广播。这说明,大学生对网络的消费程度最??,平均每天上网达2.4小时,对广播的消费程度最浅,平均每天收听不足50分钟。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国际电信联盟发表报告称,全球手机用户到2007年底已超过33亿,手机普及率为49%,且手机基本上已经进人了“多媒体、全功能”的时代。新媒体发布链条可以全时空,瞬时发布消息,使得在重大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报道方面给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压力。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由于传播者不是专业人士,更不可能期望他们具备专业主义的信念,传统的“把关人”作用在新的传播工具面前受到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新技术传播工具的传播内容就是泥沙俱下,必然会对自身公信力造成影响,还有就是各种信息说法的增多,影响到公众对传统新闻媒介内容可信程度的判断。 ;媒体的公信力;媒体的公信力;你最相信的媒体? ;编辑课件;编辑课件;因手下编辑以《中国新闻周刊》名义发了一条关于“金庸去世”(后来证实为假消息)的微博,《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刘新宇7日宣布辞职,并且获得批准。刘新宇很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因微博出错而辞职的新媒体总编辑,因此备受网友的关注。 《泰晤士报》称黄菊副总理已经病逝,国新办:毫无根据!!!;一半的网民认为网络内容有七成是不可信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冲击传统媒体的“把关人”作用;造成网络媒体公信力低的原因 ;如何提高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新闻真实要素 ;高雅格调要素 ;舆论监督要素 ;情感亲和要素 ;品牌特色要素 ;新闻精品要素 ;职业道德要素 ;《第四种权力——从舆论监督到新闻法治》 辰光 著 该书作者认为,对新闻事业、对记者不能像一个家族一样实行“宗法”,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实行“自扫门前雪”,实行“绝对的利己主义”,因为这样会毁灭新闻的正义。该书为活跃在首都新闻战线的青年记者所著,被誉为“比内幕更生动的内幕,比曝光更深刻的见解”,是作者的倾力之作。舆论监督不仅仅是曝光。真实、正义、公开、平等、理性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准则,充满激情、敞开良心、尊重自由、敢于牺牲和时刻保持清醒是新闻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必须相信,新闻一定要走法治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其健康、正常地行使自身的舆论监督功能。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给新闻界带来了向纵深发展的良机。同时,舆论监督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的新闻界在走向法制化的同时面临着重重困难:新闻“权力”的异化,正义与良知被遗弃,假新闻泛滥,有偿新闻屡禁不止,名记者成为稀有物种,新闻官司倍增……坚守正义的新闻舆论监督事业怎样才能健康发展?

文档评论(0)

清风老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惠兴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3BEWA2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