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我和联》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我和联教案冀教.docVIP

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我和联》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我和联教案冀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和春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写“壤、鞭”等8个生字,会认“跷、逆、寓”三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漫不经心、聚精会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搜集对联,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对联的知识,从中接受熏陶. 2.体会作者对春联的喜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那内容,理解文中对联的意思,并谈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童年时期对春联的喜爱,感受春联是怎样融入作者的生活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谜语) 大红纸上写大字, 左一条,右一条, 书幸福,写吉祥, 家家门上寄希望。 你贴这扇门,我贴那扇窗, 全家上下喜洋洋。 (打一春节用品) 2。了解春联的由来 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说的愿望。学生能够大胆发言。 据说五代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们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长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不止是辟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春联。 3.师:春节快要到了,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这喜庆的场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春联的魅力,看一看春联和作者有怎样的渊源?(板书课题:我和春联 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注意“壤、琢磨、呛”等字的读音。 2.作者介绍 黎汝清,男,作家。山东博兴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长篇小说《皖南事变》获1988年华东文艺图书奖一等奖及全国第二届图书奖金钥匙奖,《黄洋界上》获全军第三届文艺新作品一等奖,电影文学剧本《长征》获1988年华表奖、第二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3.检查预习 (1)指名读文,解释疑难. (2)出示认读生词,指名朗读。 踩高跷 逆水 寓意 穷乡僻壤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春节过后开学了,作者上学时发现,学校大门口有一副对联,读过之后就被吸引住了,经过老师的讲解,作者对春联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后来,不但给家里写对联,作邻右舍都叫写。对对联的喜爱和收集,使作者后来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5.注意留意文中和时间推移有关的词句,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童年的爱好对人生道路的影响。 第二段(2—8):我逐渐对对联产生兴趣。 第三段(9—20):写我认春联-—品春联——写春联——搜春联的过程及从中体会到的乐趣。 第四段(21)再次写童年的爱好对人生道路的影响。 6.再次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课外搜集的愿望,拓展知识面。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出示中心问题:朗读课文,谈一谈春联是怎样一步一步融入“我的童年生活的?画出有关语句,作批注。 2.四人一小组活动。 3.集体交流. (1)学习文章第二部分,思考:我是怎样爱上春联的? 生:那是二年级寒假过完的时候-—连老师站在身后也没有察觉。二年级寒假过后,开学时在校门口两侧看到一副对联,第一次深深吸引了我. 师: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呢?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对联. 师总结:这副对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学习就像逆流行船不前进就会倒退;人的心就像在广阔的草原上跑马,很容易放荡开去,但很难收回。从而劝诫人们,学习要有恒心,要有毅力。 齐读三四自然段 (2)师:老师是怎样给我讲解的呢? 指名读5、6、7、8自然段 生:老师表扬了我的勤学好问,并且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春联的知识,让我从小对春联产生了浓厚兴趣. 过渡:在老师的鼓励、表扬下春联第一次深深的吸引了我.它又是怎样融入了我的童年生活呢? (3)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9——11自然段。 生:我从一副对联中感悟到了学习必须勤奋刻苦的道理,老师又从另一副对联中给我讲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 师:作者感悟到勤奋刻苦是学习的必由之路,同时也了解了有关对仗的知识。 师:作者由认春联到在老师的引导下品春联,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写春联,那么我又是怎样给邻居们写春联的? 齐读这几段。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在了解课文内容又锻炼表达能力。 生朗读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ying1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学会修改套用,既省时又省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