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XX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按照县委、县政府“1+3+2”产业总体布局,全力助推我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已成功创建了2个中药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产业兴则百业兴,为更好的推动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现将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如下。
一、XX中药材产业现状
(一)底蕴深厚、资源丰富。XX中药材产业底蕴深厚,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XX市普查重点品种图鉴手册统计,XX有非重点品种190余种、重点品种146种,名贵中药材及珍稀中药材50余种。截止2022年,我县中药材面积21.7万亩,年干货产量3万多吨。
(二)政策扶持、技术支撑。中药材产业历来都是XX县重点产业之一,曾经“三木”“三参”“三特”几大主导中药材品种在全市声名远播。2002年,被列为“XX市中药材产业化百万工程”重点基地县。2013年初,XX党参、淫羊藿列入《XX市医药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2020)“五园两带七基地”重点发展道地品种。2020年,川党参、淫羊藿(XX淫羊藿)、独活3个品种入列XX “渝十味”重点品种打造品种。为加强组织领导,XX县组建了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县政府近年来每年安排500万以上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用于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共培育市、县级龙头企业53家。全县基本构建了市县乡三级科技支撑体系。
(三)品质保障、品牌响亮。XX中药材生产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海拔1400米以上区域。这些区域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环境天然无污染,各种野生药材含量丰富,其中尤以淫羊藿、厚朴、黄柏为最。同时经过多年培育,建成了党参、独活、川牛膝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和种子繁育基地。2016年,获得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医药业商会年度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优质道地中药材十佳规范化种植基地”称号。2017年,获得国家科技部“川党参高效优质种植及产地初加工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基地”称号。2016年至2019年,分别获得国家标准化委会“国家党参农业综合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和“国家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称号。XX中药材因其优良的品质,在国内外颇有一些声誉。“XX庙党”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党”,先后获得 “地理标志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和“中国庙党之乡”荣誉称号。“XX独活”、“XX淫羊藿”、“XX川贝”“XX牛膝”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在全市成为首个获得农产品地标“五朵金花”的区县。XX县荣获“2021年度中医药十大杰出道地药材之乡”荣誉称号,红椿乡红椿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药材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拳头产品”,更多承担“原料供应商”角色。从种植面积来看,我县现有中药材面积21.7万亩,但单个品种最大种植面积仅3万亩,整体呈现品种多、单体规模小的特点,无法和国内一些区县单个品种动辄几十万亩相提并论;从品牌效益来看,我县的庙党、川牛膝、独活、淫羊藿、贝母虽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这些“金字招牌”并没有变成“摇钱树”,品牌价值没得很好体现;从产品本身来看,2021年累计外销饮片325吨,销售原药材8776吨,外销主要是原料和饮片,处于初加工阶段,缺乏深加工、精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
(二)缺乏“行家里手”,更多承担“传统搬运工”角色。一是缺乏种植能手。目前我县中药材种植主要集中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高山乡镇,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剩余劳动力年龄大、学历低、学习能力差,导致标准化种植的普及率不足、设备使用率低;二是缺乏销售好手。2021年我县年产干货3万多吨,销售原药材和饮片不足1万吨,缺乏更多有效的销售途径,中药材商品化率还不高。中药材价格波动大,供销端缺乏信息交互平台,小药商乘机杀价,普通药农收益低、抗风险能力弱;三是缺乏创新高手。目前中药材产业还是以原料销售为主,缺乏深加工产品,在食用农产品、保健品等其他产品的开发上不足。涉及中药材产业的高价值专利、商标较少,中药材产业链条不够长。
(三)缺乏“领头羊”,更多承担“廉价劳动力”角色。全县现有中药材经营主体1200余家,其中县级龙头企业14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但是,我县龙头企业整体实力偏弱,年产值仅在2000万元左右,全县尚没有1家从事中成药生产或者中药提取、保健品生产的中医药龙头企业。由于缺乏“领头羊”,在价格上缺少话语权,在品质上缺乏稳定性,在技术上缺乏创造力。导致销售渠道少、实际利润低、产品竞争力弱,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不显著,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将紧紧围绕“五个抓”,以产业生态化为发展方向,厚植产业发展新沃土,打造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