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体位选择原则:①使医者能正确取穴,操作方便,使患者能舒适,能持久留针。②尽可能采用一种体位而能针刺处方所列腧穴。 3.3 选择针具 根据病人性别、年龄、形体、体质、病情、病位、腧穴部位等选择。 3.4 消毒 针具器械消毒 ①高压蒸气灭菌:98-147kPa,115-123℃,30min以上;②药液浸泡消毒:75%酒精浸泡30-60min;③煮沸消毒:水沸后再煮15-20min。 医者手指消毒 肥皂水洗干净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 针刺部位消毒 75%酒精棉球擦拭。 治疗室内消毒 床单、枕巾常换,用紫外线等照射进行空气消毒。 4.毫针刺法 4.1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针刺的角度 进针时针身与皮肤所成的角度。 直刺:90。左右,适用于皮肉丰厚处。大部分腧穴。 斜刺:45。左右,适用于不宜深刺者(穴下有重要脏器,大血管),如膝眼、风池、膈以上的腧穴。 平刺:(横刺,沿皮刺)15。-25。左右,适用于皮肉浅薄者。如头面部腧穴、百会、地仓透颊车。 针刺的深度 以有针感而不刺伤脏器为宜,还根据: ①体质:年老气血赢弱,小儿娇嫩之体—浅刺;年轻力壮,气血旺盛—深刺。 ②体型:瘦小—浅刺;肥胖—深刺。 ③部位:头面、胸背部—浅刺;四肢臀部—深刺。 ④病情: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深刺。 ⑤季节:春夏—浅刺;秋冬—深刺。 特殊部位如天突、哑门及眼区穴,胸背部及主要脏器部位腧穴,注意操作手法。 4.2 进针法 刺手:右手持针操作,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笔。作用:运用指力,使针身快速进入皮下,进行提插,捻转,运针等动作。帮助着力点集中在针尖;防止针身弯曲,进退保持直线;减除进出针时的疼痛。 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作用:帮助固定穴位;帮助固定针身,使针不易弯曲,有利进针;指压腧穴,可以减少疼痛;协助调节、控制针感,加强针刺效果。 进针:把针刺到皮肤的动作,要求做到不痛或微痛,避免剧痛。 常用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 (插刺进针法),临床常用。 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爪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如合谷。 (2)夹持进针法(骈指进针法):适用于长针,肌肉丰厚处。如环跳穴。 (3)舒张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松驰的腧穴。如腹部、夹缝、皮肤皱瘪老人、关元、气海穴。 (4)提捏进针法:适用于皮肉浅溥部位的腧穴。如印堂、地仓。 管针进针法:利用不锈钢、玻璃或塑料等制成的针管代替押手进针的方法。 5.行针与得气 行针的基本手法 提插法(捣针法):由浅—深为插;由深—浅为提。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则小。 适应症:适用于四肢,能减少疼痛,容易损伤神经、血管、脏器。 注意:必须用力柔和,不能用力过猛。 捻转法(捻针法):幅度为180。-360。,捻转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则小。 适应症:适用于躯干部,接近重要脏器的部位,易造成疼痛,但不易损伤神经、血管、脏器。 注意:旋转的幅度不要太大,不要单向捻转,以免针身缠绕肌纤维,造成疼痛。 捻提法(捻转法加提插法):拇指向前捻转时,将针下插,拇指向后捻转时,将针上提。 5.2 辅助手法 指某些情况下,用于辅助行针的手法。 循法:促使经气流通,使患者容易得气,尤以针感迟缓者常用之法。 刮法:加强针感,使针感扩散。 弹法:加强针感。“弹以催气”。 飞法:行气、催气。 摇法:加强针感效应,卧针而摇可使针向一定方向传导。 震颤法:加强针感,加强感传。 5.3 得气、侯气、催气和守气 得气(针感):是将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施用提插捻转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者有针下沉紧、重涩的感觉;患者针下自觉痠、麻、胀、重或沿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感觉。 进针(一定深度)—运针(运用手法)—得气(补泻手法)—针感感传(远处痛所)—良好效果。 不得气原因:取穴不正确,病人体质虚弱,经气不足。处理:纠正取穴、针刺的不当;留针候气;行针催气(循、弹法);固本培元(温针、艾灸)。 候气:留针。 催气:行针。 守气:“经气已至,慎守勿失” 。 6.留针与出针 6.1 留针 作用:加强针感,维持针刺的刺激作用。 留针的时间:20-40min。 留针的操作: 动留:在留针过程中间隙性刺激,每隔5-10min运针1次。 静留:在留针过程中不刺激。 留针注意事项:采用持久的体位,应告诉病人不要随便变动体位,如有疼痛应退出针或更改方向,如发生晕针应立即出针。 6.2 出针 出针:将针拔出皮肤。 出针注意事项:“出针贵缓”,至皮下快出;出针后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作剧烈运动,针孔要注意清洁,防止污染;不要漏针,特别是头部。 7.针刺补泻 补法: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期末试卷.docx VIP
- 地铁疏散平台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1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pptx VIP
- 中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报告.docx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_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docx VIP
- 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pptx VIP
- 2018-2024年海峡杯数学竞赛真题及答案(三年级).pdf VIP
- 铁路线路防护栅栏(通线〔2023〕8001)下.docx VIP
- 范德堡法.doc VIP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通关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