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专题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中铁专题研究 1、中国中铁:全球领先的基建央企、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 1.1、重点公司分析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资源矿产、金融投资和其他业务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设在中国北京。作为全球最大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公司近五年在“ENR全球250强承包商”排名中稳居前2;同时连续15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2021年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35位,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12位。 近三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平稳增长,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9747.49亿元,同比增长14.56%;实现归母净利润251.88亿元,同比增长6.38%。2021Q1~3实现营业收入7702.18亿元,同比增长11.83%;实现归母净利润206.47亿元,同比增长13.07%。 1.2、历史沿革与股权结构 中国中铁历史源远流长。1950年,公司最初为中国铁道部工程总局和设计总局,后变更为铁道部基本建设总局。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基本建设总局,组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2000年,公司与铁道部脱钩,整体移交央企工委会管理。2003年被国务院国资委接手。2007年9月,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7年12月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17年12月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更名为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的大股东为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7.21%,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鉴于中国铁建为A+H股公司,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代香港投资者持有的股权比例为16.32%。公司下属子公司方面,主要可分为基础建设、海外工程、勘察设计、设备制造、地产开发、投资等几大类。 2、基建维持中低速增速新常态,强者更强趋势凸显 2.1、短期来看,“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有望推动基建投资阶段性加速 基建政策在2022年经济“稳增长”中发力的预期不断强化,预计后续政策持续发力见效。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当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基建领域提出了更积极、更高质以及更明确的工作部署,明确实施减税降费、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调动地方改革积极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改革,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基建投资有望提前布局。 2021年12月财政部提前下达的2022年新增专项债限额1.46万亿元,其中明确了2022年专项债券重点用于9大方向: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二是能源,三是农林水利,四是生态环保,五是社会事业,六是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七是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八是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九是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债对基建投资资金面形成一定增量,带动基建行业发展向好。 国家发改委对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进行解读,主要表现为“靠前加强基础设施”、“靠前下达资金”、“靠前安排项目”,市场对基建投资在2022年经济“稳增长”中发力的预期不断强化。 中国基建长期以来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是托底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在目前经济下行预期下,政府对于基建项目的需求提升。 2021年1-11月,23个省份累计中标项目金额5.41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15%。进入下半年后,全国月度中标金额出现明显回升,2021年7月、8月、9月、10月、11月同比变化分别为-13.2%、-11.9%、12.1%、10.3%、21.8%,预计为2022年项目储备形成有效支撑。 从投资项目审批来看,1-11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项目84个,总投资7570亿元,单11月份来看,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个,总投资2615亿元,进入年末,审批核准项目数量和金额出现明显增量。 财政部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限额1.46万亿元,基建为专项债重点投向之一,有望推动基建投资阶段性加速。2021年12月16日,国新办举行例行政策吹风会中表示,近期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并明确了2022年专项债将重点支持以交通基础设施为首的九大方向。我们认为,这一安排跟进了2021年中央经济会议对“政策发力适度靠前”以及“适度超前开展基础建设投资”的要求,基建为专项债重点投向之一,专项债或为明年基建投资带来一定增量。 国家预算内资金,稳增长压力下,中央投资有望放量,为经济托底。通过回顾2019年发现,在2018、2019年国内经济明显承压的时候,以中央作为主体的基建项目申报会出现明显增速以起到为经济托底的作用。从政策来看,2019年4月政治局会议中明确提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实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并

文档评论(0)

150****4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