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课件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说“木叶”》课件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木叶”;本课目录;第一课时;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树叶飘落,是秋天的标志之一,负载着秋天的诗意。今天,让我们看看《说木叶》。 ;木 叶 动 秋 声;林庚(1910-2006),原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主要从事新诗的创作和古代文学、古典诗歌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其学术道路曾被概括为“诗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楚辞和唐诗的研究方面。 ;在唐诗研究方面,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同时提出了对盛唐诗歌的另一艺术概括——“少年精神”。;主要作品专著《中国文学简史》《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等;论文《唐诗的格律》《关于中国文学史研究上的些问题》《盛唐气象》《陈子昂与建安风骨》等;新体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问路集》等。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把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到了现代学术的高度,同时也把唐诗风貌的系统化研究留给了后人。;本文作者在“木叶”上所下的工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启发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 ; 1.题目解说 ;2.层次结构;1.结合文中所用带有“木叶”的诗句,你感受到了“木叶”怎样的艺术魅力?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2.理解:“‘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为什么读者看到古诗中的“此景”,就会知道古人的“此情”呢? ;明确:这是典型的深秋景象。“木叶”“落叶”这些意象没有离开一个“愁”字。时令到秋,一年快完,古人由此联想感叹:人到中年,一生将逝。 ;古代文人进入中年或暮年,或因壮志未酬、抱负未伸,或因仕途失意、功名难就,或因身处逆境、穷途末路,或因羁留异地、倍感思亲,…… ;对肃杀、萧索、冷落的秋景,凄然悲凉之情随之而生,看到木叶”“落木”,就会想到诗中主人公的颓然之貌,悲怆之情。 ;例如,本文提到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而下,我们仿佛看到此时登高远望的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3.试总结一下“木”与“树”的区别。 ;4.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揣摩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 ;林庚先生此文命中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撩开了诗歌神秘的面纱。但是文章没有摆出“理论”的面孔,没有搬弄术语,而是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对古诗“木叶”意象的捕捉和阐释中。 ;更重要的是,作者把深奥的道理寄托在具体的诗句中,在对一个个鲜活的例句的解读中指导读者领悟诗歌语暗示性的妙处。这样,读者也会不知不觉地参悟深蕴其中的道理。 ;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内涵丰富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等。请搜集相关诗词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第二课时;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那么,同一意象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的时候,它所表现的情感一致吗?;举例分析体会一下。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诗:;而杜甫却说;再如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就境界迥异。今天,我们再看《说“木叶”》是如何从意象谈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 ; 1.快读课文(5——7)段,分析作者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2.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 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内涵丰富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等。;一剪梅(李清照) ;相见欢(李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