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路基路面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 路基工程施工重点路段
路基填筑重点应注意下列段落的施工:
(1)纵横向填挖交界的处治。
(2)陡坡路堤、高填方路基及高陡路堤的施工。
(3)桥头路基的施工。
(4)不良地质路段,主要是软土路基的处治与填筑施工。
(5)挡土墙的施工(含弃土场支挡结构)。
(6)改移冲沟路段(含弃土场改沟)。
2. 一般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1)耕地填前夯压实等施工
在软基处理和路基填筑前须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水田,菜地等一般路段
须先消理,平整场地,清除表土,杂草和浮泥等,并开挖出纵横向排水沟排除
积水,做好临时排水沟,然后晾干压实。
(2)鱼塘区施工
对于鱼塘区,除按正常程序施工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a) 在常年积水或池塘(鱼糖)地段施工,应先在用地范围内修好围堰,并
将围堰内的水抽干,清除表层淤泥并晒干后才能填土。围堰可用草袋或其它可行
方法修筑。在一般情况下围堰顶宽 1.5m,高度以超过常水位 50cm 为宜。围堰应
保证整个施工期间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b) 清淤完成后应及时填第一级填土,该级填土应分层填至常水位以上 50cm
或填至塘梗高度。填土应分层压实,每层松铺厚度宜为 30cm,压实度不小于 93%
c) 在路基填筑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路堤外鱼塘水位的变化,水位逼近围堰顶
部时,应及时加高围堰,避兔塘水浸入路基。
3. 特殊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3.1 软基施工注意事项
软土地基施工必须遵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1)补充勘察
施工单位进场、平整场地后,需立即进行补钻,以探明软土层的空间分布情
况。沿路线方向,触探孔间距为 5~20m,软土纵横向分布变化大的地方及半填
半挖地段触探孔间距取小值,其余地段触探孔间距取大值:沿横断面方向,每
个断面做 2~3 个静力触探孔。
对于浅层软基,除进行静力触探试验外,可结合挖探方法进行试坑:对难以
做静力触探孔的地方,可适当补钻探孔。
对于详勘时没有发现软土或末进行勘察的地段、以及鱼塘地段,应注意补勘,
以确定是否存在软士。
补充勘察资料应及时整理成报告经监理审查后上报业主,报送设计单位后,
由设计单位根据补充勘察资料对各个软基段落的设计处治方案或措施进行针对
性调整
(2)软基处理换填
a) 在设计换填范围内按设计深度置换,换填材料换填材料尽量就近取材,
优先采用挖方石渣,砂砾、碎石屑等透水性好的材料也可作为换填材料使用,换
填处理底面范围应超出涵洞两侧各 1 倍换填深度,换填处理顶面范围应超出涵洞
两侧各 2 倍换填深度。
b) 换填要求彻底。
c) 换填须分层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为 15cm~20cm。
d) 当换填区的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加强排水措施。
e) 换填层要求分层填筑并严格压实,分层厚度不宜大于 30cm,其中换填土
层要求为砂性土或全强风化岩块,压实度不小于 93%,换填石料要求按原设计沉
降差法进行控制。
f) 如换填采用片块石,所用石料要求为中风化以上 (次坚石及坚石),单
轴饱和抗压强度不小于 10MPa。不能采用风化严重、易溶性、崩解性、膨胀性和
盐化岩石。
g) 挖除的软土和泥炭土将用于绿化用土、中央分隔带用土和复耕,闲置时
需弃于指定临时弃土场。
h) 检验评定标准同砂垫层,见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的表 4.4.1
条规定。
3.2 抗滑桩施工注意事项
(1) 抗滑桩施工时先按照角点坐标实地放样,桩位及地面线高程经核实
无误后方可进行桩井开挖。
(2) 抗滑桩施工前须作好地表排水,抗滑桩的施工按跳桩施工的工序进
行,跳桩间距不小于 15.5m;待各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时,
再进行其他桩的开挖、浇注。桩身混凝土的浇注应尽可能一次到顶,当施工缝
不可避免时,应按技术规范中对施工缝的要求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桩井深
超过 10m 时,应经常检查井内有毒气体的含量,必要时应增加通风设备。开
挖应在上一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3) 孔口开挖后应作好锁口,孔口以下分节开挖,每节开挖宜为 0.5~
20m,挖一节立即支护一节。围岩较松软、破碎或有地下水时,分节不宜超过
15m,不得在土石变化处和滑动面处分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