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docxVIP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训练 一、句子默写 1.诗词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2)__________________,终为土灰。(《龟虽寿》) (3)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赠从弟》(其二)] (4)剧哉边海民,__________________。(《梁甫行》) (5)《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同时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龟虽寿》中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后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赠从弟》(其二)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梁甫行》一诗中突出天下环境不一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凄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阅读《赠从弟(其二)》,回答下列问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亭享”的意思是“挺拔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诗歌第三、四句中,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C.“风声”“冰霜”是环境描写。渲染了风之凛冽和冬之严寒,烘托了松柏的坚韧不拔。 D.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 3.“松柏有本性”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希望堂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句子中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一致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5.诗中的“烈士”指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6.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是对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美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花开得十分繁盛,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B.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心上人的怀念,于是从树枝上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远人。 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的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根本无法送到他的手中。 D.全诗写主人公看到奇树时,心情兴奋起来,折到花时突然想到要送给心上人,闻到花香时兴奋到了极点,但一想到无法送达,心情又低落下来。 7.结尾两句,诗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然现象,提醒最高统治者要关注民生。 B.颔联描写了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不得已寄身荒野。 C.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海边人民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 D.尾联中的“翔”指自在的行走,凸显出家园荒芜的场景。 9.本诗语言朴素简练,不重词藻修饰,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文档评论(0)

最后的倔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1122334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