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渗蓄生态建筑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ocxVIP

功能性渗蓄生态建筑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功能性渗蓄生态建筑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研究背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问题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障碍。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下垫面硬化,导致“逢雨必涝、雨后即旱”、水资源紧缺等问题频现;另一方面,城市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染物通过雨水扩散,加剧了当地水资源恶化。利用“渗、滞、蓄、净”等措施,构建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特色的海绵城市,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 近年来,以创建海绵城市为宗旨的建筑材料已成为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热点。Fatih等研究发现,将再生骨料替代率维持在适当范围,可利用建筑垃圾制得耐久性好、渗透性强的铺路石及混凝土管道;Aliabdo等[6]将聚丙烯纤维引入透水混凝土可提高其抗拉强度;Mullaney等[7]利用渗透性路面改善城市植被生长条件,结果表明,该透水系统可调节土壤温湿度,有利于树木生长;Li等[8]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制备强度高、耐久性强的透水混凝土,结果表明该混凝土7 d抗压强度可达到60 MPa以上。总的来看,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如何改善材料的力学和透水性能方面,对同时具备“吸”“蓄”“渗”“净”等多功能的生态建筑材料研究则相对较少。另一方面,铜尾矿和膨润土均为无机多孔矿物材料,主要化学组成为SiO2和Al2O3,具有一定活性和吸附能力。但当前在建材领域的研究,学者多将铜尾矿和膨润土用作掺合料并探究其对混凝土力学和耐久性能的影响[9-10],而它们较强的吸附性能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本文以废弃烧结砖作骨料,铜尾矿、膨润土为填充料,制备渗蓄性能优、强度高、净水效果强的功能性渗蓄生态建筑材料。探究影响材料强度、渗透系数和吸水率的主要因素及规律,并研究该材料的植被生长和水质净化效果,为其应用提供设计和理论依据,对提高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和城市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试验材料与方案 2.1 正交试验 2.1.1 原材料 骨料:废弃烧结砖破碎、筛分和烘干后作骨料,取2.36~4.75 mm粒级,堆积密度约933 kg/m3,吸水率19.8%。 填充料:①铜尾矿取自江西省九江市某尾矿,经细化后取0.15~0.30 mm粒级,其主要成分见表1;②膨润土采用钠基膨润土,呈黄色粉末状,主要性能指标见表2;③胶凝材料采用海螺牌P·O42.5水泥,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见表3。 表1 铜尾矿主要化学成分 Table 1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copper tailings 表2 膨润土主要性能指标 Table 2 Major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bentonite 表3 水泥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Table 3 Mai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 2.1.2 试验方案 根据材料的功能要求,确定骨料后,填充料用量和水灰比应为决定材料强度、渗透系数和吸水率的主要因素。经前期探究性试验,确定填充料和水泥总用量不变的情况下,以铜尾矿用量、膨润土用量和水灰比(W/C)为三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其对材料7 d和28 d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和吸水率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材料的最优配合比。试验及配合比设计分别见表4、表5。 表4 正交试验设计 Table 4 Design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表5 试验配合比 Table 5 Mix ratios of material for test 2.1.3 材料制备 按表5配合比先将水泥、填充料和水搅拌形成浆体,后加入骨料与之拌和均匀,将混合物分2层装入试模,每层摊平后施加约0.5 MPa应力成型。试块尺寸为100 mm×100 mm×100 mm,经常温养护24 h脱模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 d。 2.1.4 性能测定 2.1.4.1 抗压强度 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16),测定材料7 d和28 d抗压强度。 2.1.4.2 渗透系数 图1 常水头渗透仪 Fig.1 Constant head permeameter 参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利用TST-70型常水头渗透仪并按等水头下渗透系数法,测定材料的渗透系数。试验装置见图1,计算方法见式(1)。 K=VL/(AΔHt) 。(1) 式中:K为材料的渗透系数(cm/s);V为时间t(s)内的渗出水量(mL);L为两测压孔中心间的距离(cm);A为试样的断面面积(cm2);ΔH为测压管平均水位差(cm)。 2.1.4.3 吸水率 结合《混凝土路面砖性能试验方法》(GB/T 32987—2016),利用饱和面干法测定材料吸水率。将标准条件下养护至第7天的试块烘干后

文档评论(0)

xx_z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