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对自主游戏的再思考 ——思辨 碰撞 成长.docx

幼儿园:对自主游戏的再思考 ——思辨 碰撞 成长.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1 对自主游戏的再思考 ——思辨 碰撞 成长 主持人:老师,在周三的时候提前给大家布置阅读了两篇游戏故事,再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温习,两个案例有什么不同? 张哲:《快递公司》不如《滑索》有趣。第一个案例是教师在领着孩子玩,第二个是幼儿自发的游戏。 赵永丽:第一个案例更像项目课程。第二个是自发的游戏。 张彩霞:从游戏的角度说,第一个案例是真游戏,第二个案例是假游戏。 杨文秀:案例1设计感很强。案例2发展了孩子的各种能力。 刘倩倩:案例1和案例2都源于孩子,但是案例1 是老师想象中的游戏,案例2是孩子的游戏。老师抓住了孩子的哇时刻,引导、追随。 一、从教师角度分析两个案例的不同 主持人:老师们的打假功夫还需要锤炼,《今年我3岁,我在幼儿园开了一家快递公司!》是教师导演之下的演戏,而《滑索游戏》是真游戏。 主持人:大家再来看《今年我3岁,我在幼儿园开了一家快递公司!》这个案例,有什么问题? 庞雪洁:我持怀疑态度,这是三岁的孩子能玩出来的游戏吗?教师的引导语太成人化。 曹园长:我挺理解这位老师的,她在带幼儿深挖时忽略了孩子的经验、兴趣,但是没考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赵弟珍:我感觉这个幼儿是老师带着幼儿在做,教师在前,幼儿在后。 武小蕾:在这个案例中,我觉得幼儿核对订单号的片断,不符合小班幼儿的能力。他们根本不会这对个有兴趣。 主持人:这个案例的问题就像老师们说的那样。 1.没有孩子内在的动机和需求 开快递公司准备时间长,孩子等待的时间太久(起名、申请快递车、设计Logo,手绘宣传单、派单宣传、试运营) 2.成人主导的游戏(申请快递车,画Logo,客户在那里签字?开心快乐的试运营,核对手机号朝朝妈妈手绘的营业执照) 主持人:发现问题很重要。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案例的可取之处: 庞:老师的态度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很认真,做了很多的准备,我在刚入职的时候也做过这样的事情,其实很辛苦的。 曹园长:这个案例是一个很有家长的项目课程,要是调整一下年龄段会更好,特别是教师做的分享交流,很有价值。 武小蕾:老师对介入的时机把握的很准,很适时的给予了孩子支持,推动了幼儿深入的游戏。 主持人:这个案例中的优点还是很明显的。 1.两个活动起名、参观适合孩子 2.关键语句:每个活动细节中,儿童在哪里?教育机会在哪里?在哪里给支架?在哪里设置障碍?又在什么情况下引导解决障碍?儿童靠着一颗纯净的心灵驰骋在世界上,在巴学园里,我们希望所有人都能够看见儿童,听见儿童,读懂儿童。 这个老师写的非常到位,但是能把想到的落实到日常教育行为中,需要跨越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鸿沟,只有教育行为中体现出正确的教育理念,才是真正理解了教育理念。 主持人:你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吗?你的困惑是什么? 王伟国:对我来说真假游戏很难区分。就像从前我们看过的“婚礼”游戏,这个快递公司放在大班,还是这样的引导是不是就可以了? 刘寿杰:我们现在在玩沙水游戏,我看到孩子们长期玩一个游戏主题,作为老师怎么样引导会让幼儿产生更多的游戏主题,还可以投放什么材料?这是我最近最大的困惑。 孙娜:都知道在游戏中可以问题的形式引出新主题,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是这样关键性的问题的提出还是很考验教师的专业性的。 主持人:老师们的心理预期很高,如果孩子们一直在玩,很投入说明他们对此有需求,不必非得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老师们要学会等待幼儿。所以说:游戏主题的选择一定要孩子主导吗?一定是生成的才有效吗?快递公司的游戏,小班不可以,大班就可以?幼儿园里只能开展自主游戏吗?主题课程、项目课程、方案课程还需要做吗?大家可以回去好好思考、 总结:不管是幼儿自发的、还是教师铺垫,关键要看幼儿的学习状态,遵循的原则一定是孩子在前,老师在后。老师预设的活动要进行价值判断,准确把握学习契机。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篇案例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高成龙:在这个案例中,环境给予了幼儿很大的支持,引发了幼儿多种的玩法。 邹丽芳:在这个案例中师幼互动很好,是有关系特别的融洽,这是玩好游戏的基础。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要反思自己,反思我们自己与班级幼儿的关系。 庞雪洁:在这个案例中老师能耐心等待孩子的游戏。这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曹园长:老师对介入的实际把我的很准,很适时的给予幼儿支持,推动了游戏的深入开展。 主持人:就像老师们说的,这个游戏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能力,看到了老师放手后孩子给我们的惊喜,也看到了老师的水平,适时适宜的介入指导,提醒我们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还需要继续修炼。汇总一下这个案例给我们的有以下几点: 发现孩子是天生的游戏高手 从单纯滑索到陷阱滑索再到计分滑索,这是一个难度不断上升、乐趣始终不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