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示范.pptx

【教学】《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示范.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九课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五年级下册 导入 唱词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沙家浜 学习新课了解京剧《沙家浜》 找出其中的戏剧人物,他们的身份各自是什么?你会唱哪个人物的唱段?正面人物:郭建光 阿庆嫂 沙奶奶反面人物:胡传魁 刁德一 学习新课 我们知道京剧分成四大行当,谁知道是哪四大行当? 那这些人物分别是京剧角色行当的哪一类呢?生、旦、净、丑 学习新课 通过大家对各个人物的演唱可以发现这几个人物的唱腔多采用的是什么唱腔特点?西皮唱腔。 学习新课那他们所运用到的板式有哪些呢?接下来这个唱段又属于哪种板式呢?摇板、二六、流水、导板。领唱的是导板,齐唱部分用的是快板。 学习新课《沙家浜》简介《沙家浜》是八大样板戏之一。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作为主要执笔者,在改编过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剧本的文学性上。改编后的《芦荡火种》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后经国家领导人审看,剧名由毛泽东主席定为《沙家浜》。 学习新课分析此曲:此唱腔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进行创作的。唱腔开始用了西皮导板,把大家带入了一个严峻的暴风雨来临的险境之中,体现出一个革命军人的威严气质,整个行腔豪迈、坚定有力、慷慨激昂,富有号召力。一段打击乐之后是十八个伤病员战士的齐唱,(快板)长气息的拖腔,力度加强。接着一段打击乐之后语气更加坚定,这是众战士铿锵有力的誓言,是对指导员发出的号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有力回应。全曲表现了一种英雄气概。 学习新课 节奏练习: 1.跟着节奏读唱词打节奏(逢灾受难经磨历劫伤痕累累瘢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这一句单独练习。 2.带唱腔:跟琴学唱,注意音准(不足之处着重练习)。 3.请同学给乐曲加上简单的锣鼓伴奏。(特别是第二过门和结束的地方) 学习新课 通过学唱这一京剧选段,同学们了解到伤病员战士具有怎样的品格吗?你从中联想到了什么? 课堂小结 我们循着京剧《沙家浜》去体味了芦荡风云,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你觉得京剧的未来会怎样呢?京剧要在现今的社会中要发展,要传承发扬,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 课堂小结 相信大家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也希望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老师、同学们交流,我们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我们祖国的国粹——京剧发扬光大,我们作为“阿庆嫂、沙奶奶”更应该继承沙家浜的革命传统,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真正走进京剧的世界,感受京剧的魅力,发掘京剧的美,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光大。

文档评论(0)

152****8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