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人物的心情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京砖
顾盛红
干窑自古是个窑乡,相传从秦汉以来就有烧砖制瓦的传统,俗称“千窑之乡”。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误将“千窑”念作“干窑”,后以讹传讹,沿用至今。
干窑与普通的砖窑不同的是,它不光生产造房子的砖头和瓦片,也盛产京砖。京砖用料考究,制作工艺复杂,为皇家专用。如今,“嘉善京砖”“干窑瓦当”已被列入嘉兴市、嘉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砖窑大多临水而筑,一是为了挑水的方便,二是为了运输的方便。当年,窑洞旁的市河里停满了运输的船只,堪与《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媲美。
干窑的老根和老周是同村人,以前穷窑工出身,自然懂识别砖瓦,也喜欢收藏砖瓦。几十年来,他们收集的砖瓦堆成了小山。
晚上,炒一盘螺蛳和一碟花生米,两人便一起喝喝小酒,聊一下当日收获,也聊一下以前窑工的生活和一些民间传说。
聊得更多的是,这块砖是从人家拆掉的房子里捡来的,那片瓦是从乡下砖窑那里收集来的。他们也常常为某块京砖或某块瓦当纹饰的归属年份争得面红耳赤。
有一次,老周在雨天开着电瓶三轮车去乡下收瓦片时,不小心撞上了电线杆,撞得人仰马翻。所幸有人路过报了警,将他送至医院。因为伤势严重,老周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老根闻讯后赶至医院,看着身上插满管子昏迷不醒的老周,不禁老泪纵横。
老周的老婆抹着鼻涕眼泪向老根诉苦:“重症监护室医药费很高,我们家又没啥钱,这可怎么办呀?”
老根沉思片刻,眼睛一亮,对她说:“上次老周从河中捞起了一块大京砖,很值钱的,你带我去看看吧。”
老周的老婆把他带到一堆破砖瓦跟前:“你自己找吧。”
老根从角落里找到了一块京砖,对她说:“就是它了。”老根带走了京砖,二话不说,从亲戚那里借了五万,帮老周付了医药费。
老周出院后,惦记着那块从河中捞起的京砖,说是他的心头肉,但想到老根临危救急,帮他付了医药费,也无话可说。
老根的儿子开了一个厂,是生产机械配件的,配件是智能机器人身上的一个零件。有一次,老根儿子单位的那批货出现了质量问题,导致整批机器人出现了重大问题,被索要巨额赔偿。
老根坐在那堆砖瓦前不断地抽烟,地上堆满了烟屁股。
老周提了一袋钱,来到跟前说:“老根,这里有八万,我想把那块京砖赎回来。”
老根沉默了片刻,默默地接过钱袋。老根儿子的事慢慢地解决了,老周也松了一口气。老根帮儿子度过经济危机后,让老婆弄了一碟花生米、一盘蒜泥黄瓜。在当初一起出过苦力的一座废弃的干窑里,老根喊上老周喝小酒,没喝几口两人就都醉了,抱头痛哭起来。
其实两人都知道,那块京砖是明末清初的民窑货,价值不到五百块。
( 《羊城晚报》)
1.文中划线句子表达了老根老周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捧在碗里的故乡
余继聪
自从搬进城里与我们一起生活后,母亲每次回故乡总是会带回一些故乡的土特产,一袋小白菜、土鸡蛋,一小坛腌菜,一块腊肉什么的,一家人就常常把故乡捧在碗里。
无论是半袋红薯,还是一把青葱、一把辣椒、一捆小白菜、三五个茄子洋瓜、一块腊肉,都会让我们全家高兴。吃饭的时候,一端起碗,甚至一进家门,闻到母亲带回来的新鲜蔬菜香甜的味道,妻子和孩子都会高兴地说,是故乡的味道。一端起碗,就把故乡捧在碗里,捧在手里了。那种新鲜香甜,那种亲切,几乎让我们流泪。有时甚至不舍得吃,不舍得咀嚼下咽,怕把故乡嚼化了。
母亲到城里来跟我们一起生活,是因为原本离城很遥远的故乡村庄被征占拆迁了,即将城市化。故乡沙溪河边一溜几个村,田地基本都被征占完了。家家户户的农具基本都送给深山里那些村庄的亲戚了,即便有些人家还舍不得送人和丢弃,还想珍藏,但是一旦住进统一规划的安置小区,也没地方放了。失地的故乡,失地的亲人们,长期难以适应,难以适从。每一个播种的节气来临,勤俭的亲人们还会按节气在路边种上几窝几簇辣椒茄子、葵花苞谷、芫荽香葱,播撒下一眼小白菜什么的。每一个节气来临,关节和骨头里,还会像春风来临、庄稼发芽一样,嘎嘣嘎嘣作响,总想拿起镰刀,扛起锄头,下地播种,总想扛起犁耙下地耕耘。
其实,以前老家村子的瓦房院落还没有拆除的时候,母亲每一次进城,买化肥,买农药,买农具,都会给我们送房来故乡老家的蔬菜。这些蔬菜都是她和父亲自己栽种的,或是村里亲人们邻居家让地捎带给我的。只要母亲一进城来,家里就堆满了故乡的蔬菜,溢满了故乡的味道,一家人,就常常把故乡捧在碗里。
从我刚参加工作,到老家故乡的田地改建为蔬菜大棚以前,我吃的大米,都是父母亲送来的,都是故乡的稻谷碾的。从我刚参加工作,到讨媳妇、生儿子,我们城里这三口人吃的瓜果蔬菜,常常是故乡送来的。离开故乡,进城工作,这么二十多年了,故乡的亲人们、亲戚们,一直把我当故乡人,当自家人,每有收获,每有新鲜吃食,总不忘给我送些来,常常给我们送来故乡的味道。
其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后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促织》文言知识整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docx
- 《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大学之道》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窦娥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过秦论》 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复活》与《雷雨》比较阅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 《雷雨(节选)》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词类活用整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下册.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