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名著导读——《名人传》--第1页
《名⼈传》包括《贝多芬传》、《⽶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于贫寒的家庭,⽗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仆。贝多芬本⼈相貌丑陋,
童年和少年时代⽣活困苦,还经常受到⽗亲的打骂。贝多芬⼗⼀岁加⼊戏院乐队,⼗三岁当⼤风琴⼿。⼗七岁丧母,他独⾃⼀
⼈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
⽿朵⽇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
于⾃⼰的残疾(此时他已⽿聋)以及朱丽埃塔的⾃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个伯爵。⾁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
⼀时期(幻想奏鸣曲)、
1806年5⽉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了⼀系列伟⼤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次把他遗弃了,未婚
妻和另外的⼈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切都⽆所顾虑。他受到了世⼈瞩⽬,与光荣接踵⽽来的是
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个个死亡离散,⽿朵也已全聋,和⼈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对⽣活苦难,似乎没
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26⽇,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咽下了最后⼀⼝⽓。
《⽶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下编“舍弃”和尾声“死”。1475年3⽉6⽇,⽶开朗基罗出⽣于卡森蒂诺
地⽅的卡普雷赛,⽗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个⽯匠的妻⼦家⾥。⼗三岁时,他进⼊多梅尼
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师为之嫉妒。⼀年后他们分⼿了,⽶开朗基罗转⼊⼀所雕塑学校。不
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平不断地得到了提⾼。
1505年3⽉,⽶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年,他
⼀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开朗基罗卷⼊了⼀场⾰命的漩涡,差⼀点丧命。
⾰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劳作。1537年9⽉克雷芒教皇驾
崩,⽶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被他的新主⼈——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
他只能在⽆休⽌的⼲涉中替别⼈⼲活。
1564年2⽉12⽇,⽶开朗基罗站了⼀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他开始发烧,18⽇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
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间。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丑陋的相貌感到
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加索,群⼭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脑清醒过来。第⼆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
年》、《青年》和《⼀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
中,他仍然写出了《塞⽡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激赏的作品。这⼀时期的托尔斯泰是⽐较充实⽽快乐的。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活使他有⾜够的时间与精⼒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
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的富裕的⽣活感到羞愧难
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对他们缺乏信⼼。因此,他厌倦⾃⼰的⽣活,决⼼和⾃⼰的社会决裂,他⼜得不到⼈们的⽀持。在精
神上,他⼀直是孤独的。⼋⼗⼆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并病死于⼀个⼩⽕车站上。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罗兰与年青时候的好友⼀起举办了《双周丛刊》,他们既是作者,⼜是出版者。15年来,罗兰在这份丛刊上
发表了他许多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开朗基罗传》和⼀些剧本。没有⼀法郎的稿费,他们是为了
理想⽽写作的。
第⼀次世界⼤战爆发后,罗兰致⼒于和平运动,关注俄国⾰命,并与⾼尔基有所交往。1916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
诺贝尔⽂学奖,他将奖⾦全部捐献给了慈善组织。
罗曼·罗兰的⼀⽣都没有停⽌过创作和研究,这是他的⽣命。⽽且,事实上,伴随着⼀战的来临,罗兰实已不属于他⾃
⼰,⽽是属于整个世界。他从宁静的书斋⾛出来后就⼀直在为他关于英雄的理想,他的博爱的使命⽽战。⼆战期间他已是⼀位
花甲⽼⼈,他也没有⼀刻停⽌过⼯作和战⽃,他号召欧洲的知识分⼦⾛上街头保卫⽂化、保卫⽂明、保卫和平、反对纳粹,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