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儿科学》第九章 脾胃系病证
第二节 口疮
概述目录 临床诊断其它疗法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研究进展 病案分析
1 概述定义:口疮是指口腔黏膜、舌体、齿龈等处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溃疡,疼痛流涎,局部灼热疼痛,或伴发热、流涎为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 若溃疡面积较大或满口糜烂者,称口糜;只发生于口唇两侧,称燕口疮。 属于西医学口炎范畴。
1 概述发病情况: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2-4岁的婴幼儿多见。预后:一般均良好。体质虚弱者可反复出现,迁延难愈。
2 病因病机内因、外因内因责之于素体积热或阴虚火旺;外因责之于感触外邪,风热乘脾;或调护不当,秽毒内侵,心脾积热
2 病因病机病位:心脾肾。病机:心脾肾三经素蕴积热,或阴虚火旺,复感邪毒熏蒸口舌。
3临床诊断(1)诊断要点(2)鉴别诊断
3 临床诊断诊断要点1.病史:喂养不当,过食炙搏,或外感发热等病史。2.临床表现:常见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黏膜处出现黄白色溃疡,大小不等,甚则满口糜腐,疼痛流涎,进食困难,可伴发热或常有颌下臖核肿大、疼痛。疱疹性口炎先见散在或成丛的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继而疱疹破溃形成溃疡。口疮整个病程为7~10天。3.辅助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或正常。
3 临床诊断鉴别诊断1.鹅口疮 多发生于新生儿或体弱多病的婴幼儿。口腔及舌上满布白屑,周围有红晕,其疼痛、流涎一般较轻。
3 临床诊断鉴别诊断 鹅口疮
3 临床诊断鉴别诊断2.手足口病 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为病毒感染引起的时行疾病,春夏季流行。除口腔黏膜溃疡之外,伴发热及手、足、臀部皮肤疱疹。
3 临床诊断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
4 辨证论治辨证思路治疗原则分证论治
4 辨证论治辨证思路八纲辨证结合脏腑辨证,应首辨虚实,再分脏腑。(1)辨虚实
4 辨证论治辨证思路(2)分脏腑
4 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实证治以清热解毒,清心泻脾;虚证治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原。
4 辨证论治1.风热乘脾 辨证要点:多为外感引起,以疱疹溃烂,灼热疼痛,流涎拒食,舌质红。治法:疏风散火,清热解毒。主方:银翘散加减。
4 辨证论治2.心火上炎 辨证要点:舌面、舌边尖溃烂,色赤疼痛,心烦尿赤,舌尖红赤,苔薄黄。治法:清心凉血,泻火解毒。主方:泻心导赤散加减。
4 辨证论治3.脾胃积热 辨证要点:口腔内溃疡较多,红肿疼痛,口臭流涎,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泻火。主方:凉膈散加减。
4 辨证论治4.虚火上浮辨证要点:反复发作,口舌溃疡稀疏色淡,神疲颧红,舌红少苔。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原。主方: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5 其他疗法中成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牛黄解毒片清降片知柏地黄丸药物外治冰硼散、青黛散、西瓜霜,实证开喉剑:心火上炎、脾胃积热锡类散:虚火上浮吴茱萸外敷涌泉:虚火上浮推拿疗法
6 预防调护1.保持口腔清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必要的口腔擦拭,防止损伤口腔黏膜。2.保证足够充足的营养,平素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不易过食肥甘厚腻之品。3.保持口腔外周皮肤干燥卫生。4.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染。
【研究进展】 郭小乐等介绍了国医大师张磊教授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经验。顽固性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不易治疗。历代诸多医家多将其责之于火热,选方用药多偏寒凉。张磊教授认为,口疮初起,病位表浅,见于气分而在经,多责之于火;病久邪气深入,多伤及血分而在络,络脉瘀阻是其致病因素。根据“久病不已,血伤入络”、“久病必有瘀”的特点,瘀血成为顽固性口疮的致病因素,从瘀血论治顽固性口腔溃疡,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郭小乐,谢秋利,莫为,徐江雁. 国医大师张磊从瘀血论治顽固性口腔溃疡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09:4073-4075.)延伸学习——《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口疮》
病案分析 患儿男,7个月。昨起发热,伴哭闹不安,不欲进食。今晨发现口颊、齿龈有多个溃疡点,周围焮红,口臭流涎,大便2天未解,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指纹浮紫。问题: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并分析病机。回答:诊断:口疮。证型:风热乘脾。患儿为急性起病,病程短,伴风热在表之象,继则风热内侵脾胃,熏灼口舌而致口疮。口舌生疮则疼痛、哭闹拒食;脾胃积热则口臭流涎、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发热,溃疡点较多,周围焮红,舌红,苔黄,指纹浮紫均为风热乘脾证候。
总结:口疮的病机关键是心脾肾三经素蕴积热,或阴虚火旺,复感邪毒熏蒸口舌所致。主要与鹅口疮和手足口病进行鉴别。证型分为:风热乘脾、心火上炎、脾胃积热和和虚火上浮四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