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业务学习.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八页,共三十页。 第十九页,共三十页。 用药指导 1) 复方甘露醇 高渗脱水剂①造成水、电解质紊乱最常见②发热、口渴、过敏、排尿困难③血栓静脉炎④外渗可引起组织水肿、皮肤坏死⑤渗透性肾病 使用复方甘露醇时应注意:①不宜过快 5~10ml/分用前检查结晶②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用③少尿、无尿肾功能损伤者停用④心功能不全者停用⑤使用时检测血压、肾功能、尿量及电解质 2)甘油果糖 用于脑血管病,脑外伤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慢性颅内压增高,脑水肿等。 3) 七叶皂苷钠 用于脑水肿、创伤所致肿胀、静脉回流障碍①疼痛、肿胀经热敷可消失②肾损伤、肾衰竭、肾功能不全者禁用③易形成静脉炎,滴速应慢 4)头孢哌酮舒巴坦 ①使用前做药物过敏实验②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及皮肤反应③头痛及发热④使用时嘱患者禁饮酒。 5)左氧氟沙星:①胃肠道反应及皮肤反应②过敏反应。 6) 奥美拉唑 抑酸作用强,不和其他抑酸剂同时使用 7)醒脑静:皮疹 恶心 面红 瘙痒 8)尼莫地平: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和急性脑血管恢复期的血液循环改善。 9)6-氨基己酸:主要用于预防治疗血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各种出血。不良反应1。偶有腹泻,结膜充血,低血压,呕吐。2.用过量时可形成血栓。 1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①过敏反应。②每分钟小于2毫升 第二十页,共三十页。 护理措施 1、颅内高压、头痛的护理 2、昏迷及意识障碍的护理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4、防褥疮的发生 5、保持大小便通畅 6、饮食护理 7、防止并发症发生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页。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神经内科 2012.08.30 第一页,共三十页。 病例介绍 14床,安荣凤,患者,女性,81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小时余”于08月24日 00:30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房颤。肺癌 病史”,入院神智清楚,血压180\90有头痛无恶心呕吐言语清晰对答切题,双眼球运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厘米,对光反射存在,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左侧肌张力低,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1-2级,巴氏征(+),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巴氏征(—),头颅CT示右顶叶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程中有大便溺身,左下肢肢体抽搐,遵医嘱给予吸氧,脱水降颅压,预防并发症,入院2小时患者开始呈嗜睡,后渐浅昏迷,压眶反射存在,呼之不应,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巴氏征(+).患者于24日11时测T:37.9度,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最高T:38.8度。于25日15时40分复查CT示:1.右侧顶,枕叶脑出血,破入两侧脑室。2.蛛网膜下腔出 血。 第二页,共三十页。 定义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此外,危急临床还可见因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等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之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 第三页,共三十页。 病因病理 1  凡能引起脑出血的病因也能引起本病,但以颅内动脉瘤、脑血? 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和血液病等为最常见。 2 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处,以该环的前半部较多见。动静脉畸形多位于大脑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当血管破裂血流入脑蛛网膜下腔后,颅腔内容物增加,压力增高,并继发脑血管痉挛。另外大量积血或凝血块沉积于颅底,部分凝集的红细胞还可堵塞蛛网膜绒毛间的小沟,使脑脊液的回吸收被阻,因而可发生急性交通性脑积水,使颅内压急骤升高,进一步减少了脑血流量,加重了脑水肿,甚至导致脑疝形成。 3 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血染脑脊液可激惹对血管、脑膜和神经根等脑组织,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反应。脑表面常有薄层凝块掩盖,其中有时可找到破裂的动脉瘤或血管。随时间推移,大量红细胞开始溶解,释放出含铁血黄素,使软脑膜呈现锈色并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如脑沟中的红细胞溶解,蛛网膜绒毛细胞间小沟再开通,则脑脊液的回吸收可以恢复。 第四页,共三十页。 判定动脉瘤的部位   1、 出血在脚间池和环池,一般无动脉瘤。   2、 鞍上池不对称出血提示颈内动脉系统的动脉瘤。   3、 外侧裂出血提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4、 额叶半球间裂基底部出血提示前交通动脉的动脉瘤。 第五页,共三十页。 临床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积血部位、脑脊液循环受损程度等。   1、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