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文观止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学习提示:1.查字典,落实读音。2.早晚读,读课文5遍。3.对照注释和译文,疏通课文。4.写上每一段的内容大意。5.准备每周一测。文学常识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 附:三礼:一指祭祀天、地、宗庙之礼;二指《仪礼》、《周礼》、《礼记》儒家经典。 三指,丧礼、葬礼、祭礼。十三经: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为历代儒客文人推崇。分别是《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背景资料:晋献公:晋国国君。公元前676年至公元前651年在位。世子:又称太子,是天子或诸侯的嫡长子,君位继承人。申生:晋献公嫡长子,夫人齐姜所生。狐突:姓狐,名突,字伯行,申生的师傅,重耳的外祖父事件概述:献公宠妾骊姬生子奚齐,骊姬恃宠欲废申生而立奚齐,借献公出外打猎之时,骊姬让太子申生去曲沃祭祀其生母,太子把祭肉祭酒带回献给献公,骊姬在酒肉里下了毒药,待献公打猎回来献上去,以酒祭地,土突起;以肉饲犬,犬死。骊姬诬陷太子弑父。献公听信谗言,逼迫申生自缢。公子重耳、夷吾也被牵连,为避祸而出逃。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 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艺术特色: 本篇短文,完全通过人物自身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先是重耳与申生的对话。申生对重耳的“盖(盍,何不)言”、“盍(盍,何不)行”的回答,一不辩白,是怕伤老父的心;二不出走,是怕扬父之过。 如果说申生与重耳的对话,表现了申生尽忠尽孝于生前;那么,申生派人代表他与老师狐突的诀别辞,乃是尽忠孝于身后。“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这十个字,既表现了他临死前的清醒认识,也显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患以及对老父、幼弟的深切关爱。饱含感情,一字一泪。 本文虽短,却写得委婉曲折,血泪交织,十分动情。作者把残酷的环境与申生坦然的心境加以强烈地对比,并在对比反差中,揭示人物的忠孝之心,塑造人物形象。 这种愚忠愚孝,今天看来,过于迂腐,但此文之所以催人泪下,似乎也正在于一个愚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