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矿井概述
交通地理位置
1、艾友煤矿立井井田位于阜煤田南部,处于阜矿务局东梁矿和清河门矿之间,距阜市区 30 公里,行政隶属于清河门区及伊吗图镇管辖。
2、井田地理坐标:
东经 121°25ˊ~121°30ˊ
北伟 41°45ˊ ~41°50ˊ
井田边界,东界:北自山嘴子,向南经二道河子、八家子至清河门二井住宅一线,西界:北起原艾友矿三井向南沿阜~义县大路经高家瓦房,与清河门立井-600 水平线相交,北界:西起 192 号钻孔,东到 132 号钻孔,南界:止于纬距 25000 一线。
阜矿区交通颇为便利,义线铁路从井田中部通过,阜至锦州大路经由艾友矿的吕家店,艾友煤矿矿山专用铁路线在艾友乘降所铁路大桥车头与国铁接轨。
地形地貌
按地形形态可分为平原区及丘陵区,井田内以路为界以北丘陵起伏,海拔在泉水 130~180 之间,铁路以南地形平缓, 海拔在 110~130 之间为平原区。
井田上覆区内有五个报废矿井〔即一、二、三、四井及东露天〕。三个生产矿井〔即伊马矿、乌龙矿、汤头河小露天〕。上述斜井及露天均开采阜组煤层, 井田中部和东部还有阜县伊马图镇艾友村、七家子村、清河门区吴家窑村小井多处,均开采阜组煤层。
河流、湖泊、地表水系
井田内有汤头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井中部,井田北部有伊马图河自西流向东南,上述两条河流均季节性河流,河流浅平,与两岸相差0.5~1.0米,在洪水期流量突增,有时溢出河床,汤头河与本井田地下水无明显水力联系。
气象及地震状况
阜地区气候主要受西伯利亚~蒙古气流掌握,属典型大陆性气候。特点是
温差显著,夏沙较大,东、春季多西南风。历年平均风速 1.9~3.7 米/秒。最高可达 11.3 米/秒。据 1980 年及 1981 年气象资料,无霜期分别为 146 天和 143 天, 冻土层深度 1.18 米。历年最大冻土层深度为 1.4 米。
据阜地区 80~83 年气象台观测,年最低温度在 1、2、11、12 月为-44~
-11.9 度。年降水量最大在 6、7 月为 74.5~139.7mm,降水量最小为1、2、11、
12 月为 0.2~11.0mm,最小蒸发量为 1、12 月为 17.4~24.2mm。
依据阜市地震局供给资料,阜市境内自 1976 年有记录以来共发生 2 级
地震 16 次,从平面图所显示的规律,在井田外围地区以国华公社白长门、福星地、大五家子、红帽子形成月形 1 级左右的地震带。季白天与夜间温差 10~ 12 度,一年中冷得早,暖得晚。全年降水量小,蒸发量大风。
设计开发历史
艾友煤矿立井由长春煤矿设计院设计,初步设计于 1988 年 7 月提交,经东煤计字〔1988〕第 884 号文批准。设计依据为 1983 年 107 队提交的《艾友立井精查〔最终〕地质报告》,最终优化设计于 1997 年 10 月完成,经煤基字〈1997〉第 501 号文批准。矿井设计生产力量 90 万吨/年,效劳年限 51.7 年。2023 年核定生产力量 220 万吨/年。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单一水平上、下山开采,设计主、副、风三个竖井,生产水平为-600 米标高,回风水平为-350 米标高,设打算分为七个采区,即 101~ 107 区,投产首采区为 101 区。
矿井电力供给
矿井地面设变电所,主接线承受全桥形接线,一次进线电源为双回路,分别取自东梁一次变电所为LGJ—150—4.1km 和T 接于梁清线为LGJ—120—1.7km。矿变电所一次电压等级 66KV。
引入井下中心变电所的入井电缆选用四回ZQD4-3×120mm2、额定电压 6KV 电力电缆。沿副井井筒引至中心变电所不同母线段上,当一条电缆消灭故障时, 其余电缆能够担当井下全部用电负荷。中心变电所的电源进线设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掌握高压母线,承受单母线分段,并设分段联络开关。艾友矿井下供电力量为 12678.81KVA,正常电负荷量为 9816.14KVA,最大电负荷量为11213.84KVA。
井田地质构造
区域地质特征
本井田位于华夏系构造,清河门——艾友背斜的北段,井田内总体构造形态为一短轴背斜。背斜轴走向为 N58°E,向北东倾伏,呈舒缓状。由于被北东向三条大断层〔F18、F15、F11〕的切割改造,形成中间下陷,东西两侧抬起的地堑构造。下陷地带为背斜轴部,故轴向不显。F18 断层以东为单斜,自北向南煤层走向由 N20°W 变为南北走向,局部到达S65°W,倾向东,倾角一般在10°-15°。F11 号断层以西为单斜,煤层呈北东走向,向北西倾斜,倾角一般为
5°~8°。
断层:
井田有断层 14 条断层,以近东北走向的 F18、F15、F11 和其派生的F18’、 F15’、 F11’断层为主,还有FA、FB
专注地铁、铁路、市政领域安全管理资料的定制、修改及润色,本人已有7年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可承接安全方案、安全培训、安全交底、贯标外审、公路一级达标审核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资料编制等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