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纲重要目分类.pptVIP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虫纲重要目分类昆虫纲重要目分类昆虫纲重要目分类昆虫纲重要目分类

第一节 直翅目 4.5 蝼蛄科Gryllotalpidae 栖息在温暖潮湿和腐殖质多的壤土或沙壤土中的蛀道内,咬食植物根部,为重要地下害虫。一般1~3年完成1代。有护卵哺幼习性。以夜间和清晨活动最盛。成虫有趋光性。如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4.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第一节 直翅目 4.5 蝼蛄科 ——蝼蛄科的代表 4.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第一节 直翅目 体小型,体长多在10mm以下。触角短,12节;前足开掘式,后足腿节发达,跳跃式,两爪长片状;跗节式2-2-1;无发音器或听器;产卵器退化;具尾须。 4.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4.6 蚤蝼科Tridactylidae 第一节 直翅目 4.6 蚤蝼科Tridactylidae 多生活于靠近水的环境中,善跳跃,并能在水面上游泳。植食性。常见种类如台湾蚤蝼Tridactylus formosanus。 4.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昆虫纲重要目分类 与农业和人类经济意义关系比较密切的目主要包括如下10个目: 应尽量熟练掌握这些目中的常见科的2~3条主要鉴别特征。 第一节 直翅目 第二节 等翅目 第三节 缨翅目 第四节 半翅目 第五节 同翅目 第六节 脉翅目 第七节 鞘翅目 第八节 鳞翅目 第九节 双翅目 第十节 膜翅目 第一节 直翅目(Orthoptera) 1.形态特征 体中至大型。口器典型咀嚼式;触角多丝状。前翅复翅,后翅膜质;后足跳跃足或前足开掘足。雌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雄虫常会发音。 直翅目的代表 第一节 直翅目 1.形态特征 1.1 头部 多下口式,蜕裂线明显;上颚强大而坚硬;触角丝状或剑状;复眼发达而突出,单眼一般2~3个。 直翅目昆虫的头部特征 1.形态特征 1.1 头部 第一节 直翅目 直 翅 目 昆 虫 的 头 部 特 征 前胸尤发达,背板常向后及两侧扩展呈马鞍型,盖住侧板;部分种类前胸腹板在两前足基节间形成前胸腹板突;中、后胸愈合,后翅臀区宽大,平时呈折扇状纵摺于前翅下;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特化为开掘足。 第一节 直翅目 1.2 胸部 1.形态特征 螽斯和蝼蛄的胸部特征 在蝗虫类中,有的种类翅退化成鳞片状,形似若虫(俗称蝻或蝗蝻)。但二者的区别是:蝗蝻的后翅翻转盖住前翅,且翅芽上仅有纵脉而无横脉。 第一节 直翅目 1.形态特征 1.2 胸部 蝗 蝻 与 癞 蝗 的 区 别 第一节 直翅目 在螽斯和蟋蟀中,其雄虫的1对前翅组成发音器;前足胫节基部具有听器。在蝗虫类中,发音器由前翅和后足腿节组成;听器着生在腹部第1节背板两侧。 1.形态特征 1.2 胸部 发音器和听器 第一节 直翅目 一般由11节组成。雌虫的第8腹节或雄虫的第9腹节腹板发达,形成下生殖板。 蝗虫的腹部 1.形态特征 1.3 腹部 蝗虫、螽斯、蟋蟀的产卵器发达,呈凿状、刀状、剑状或矛状等;蝼蛄无特化的产卵器。尾须1对,短而不分节(蝗虫)或细长多节(螽斯、蟋蟀)。蝗虫类多具腹听器,螽斯、蟋蟀、蝼蛄则具足听器。 第一节 直翅目 1.形态特征 1.3 腹部 蝗虫听器的着生位置 渐变态。多数种类植栖性,少数土栖性和洞栖性。有的种类有群栖性或迁飞习性。多数植食性。 第一节 直翅目 2.生物学特性 2.1 栖境 典型陆栖种类。螽斯生活在植物上,蝗虫生活在植物上或地面,蟋蟀生活在土石块下,蝼蛄生活在土壤中。 绝大多数种类植食性,尤喜食植物的叶片。螽斯科中的少数种类肉食性,以其他昆虫和小动物为食。 蝗虫多在昼间活动。螽斯、蟋蟀、蝼蛄多在夜间活动,有较强的趋光性。 第一节 直翅目 2.2 食性和活动习性 2.生物学特性 多为一化性或二化性,多数在夏秋产卵,以卵越冬,翌年4~5月间孵化,6~7月发育为成虫。有些蝗虫在若虫期高密度群栖,会形成群居型,并进行远距离迁飞。 第一节 直翅目 蝗群迁飞 2.3 生活史 蝗 虫 的 生 活 史 蝗蝻 成虫 产卵 渐变态。若虫一般5~7龄,第3龄出现翅芽。许多种类雄虫能发音,以吸引雌虫交配,是有名的鸣虫。 2.生物学特性 常见的防御行为是保护色、拟态和自残。植栖性种类体色近似栖境或形态近似叶片、细枝、树皮等,以隐匿身体和躲避敌害。当被捕捉或遇到敌害时,常会在跳跃足的腿节与转节之间自行断掉而逃逸,但断足一般不能再生。 第一节 直翅目 2.4 防御行为 保护色 2.生物学特性 3.经济意义 第一节 直翅目 直翅目绝大多数种类为植食性昆虫,取食危害植物叶片等,其中许多种类是栽培植物的重要害虫。 有些种类能远距离成群迁飞,因而加大了危害的严重性,如沙漠蝗的迁飞扩散范围可达65个国家和地区,占地球陆地面积约20%。 在我国,东亚飞蝗从春秋时期到新中国成立的2600多年中,成灾800多次,范围涉

文档评论(0)

ning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医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0日上传了中医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