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传统文化(王艳玲 第三版) 教案 14.中国传统服饰.docx

中国传统文化(王艳玲 第三版) 教案 14.中国传统服饰.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 案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 授课单元 第七讲 课题 汉服 课时 2 类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本单元选自《中国传统文化》(王艳玲主编 第三版)第七讲中国传统民俗部分。本讲根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将教材内容和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围绕中国传统服饰进行设计,解决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服饰陌生和模糊的问题。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职大一学生,大部分同学不了解汉服的历史、款式和文化,也不会穿汉服,因此对汉服认识和使用有很多误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汉服的历史与影响; 熟悉汉服的款式; 掌握汉服的特点。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增长搜集和概括资料的能力; 2.通过对汉服款式的探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素质目标 1.感受汉服的魅力和美感。????? 2.增进对民族服饰的了解和民族自信心。???? 3.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重点 汉服的款式和特点。 难点 汉服的特点。 教学设计 1.课前资料搜集。 2.课中讨论、讲解、表演。 3.课后思考与建议。 二、教学过程 步骤用时 课 前 课 前 准 备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信息化手段 教师 学生 任务1在线问卷:关于汉服的调查问卷 任务2资料准备 :中国传统服饰相关关资料。 1.制作课前任务单发布到平台。 2.查看学生问卷结果统计分析,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1.登录网络教学平台,领取任务单。 2.完成相关任务。 3.为思考题准备相关资料。 网络教学平台: 教师提前在平台沟通交流讨论,提高了教学效率。 课 中 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信息化 手段 教师 学生 介绍本课程的相关情况 教师介绍 学生听课 5 环节一:情境创设,发现问题 1.教师导语: 服饰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物质文化创造,又体现着精神文化的深厚意蕴,承载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 2.教师导出问题:中国传统服饰是什么样子? 1.教师导语。 2.教师导出问题 1.学生听课。 2.学生思考。 资料 查询 30 环节二:知识学习,解决问题 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疏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尚书正义》:“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泱泱中华五千年,而谁可以成为服章之美的代表呢?毫无疑问,是汉服。 汉服即汉族服饰的简称:主要是指明末以前,在自然的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汉族服饰。 所以汉服的界定标准可以用以下文字进行表述:“上溯炎黄,下至宋明,汉(先秦时期则为华夏)族人民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明显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 汉服的历史 《易经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人类的服饰,是人类文化最早的物化形式之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兽皮制作简单衣服 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一根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证明山顶洞人在距今2万年前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衣服。 商代 上衣下裳:上穿交领窄袖式短衣,衣上织、绣种种花纹,领缘袖口用花边装饰,以宽带束腰,腹前垂一兽头纹样 的韦韠(bi,一种遮蔽身前的皮质服饰,即后来文献常说的“蔽膝”,在奴隶社会这是权威的象征“韠,君朱,大夫素,士爵 韦。”)下着裙裳。 春秋战国 深衣:把上衣下裳合二为一又保持一分为二的界限,故上下不通缝、不通幅。在两腋下腰缝与袖缝交界处各嵌入一片矩形面料,使得平面剪裁立体化,两袖也获得更大的辗转运肘功能。曲裾也是深衣的一种,又称曲裾深衣。 襦裙:襦裙最初流行于战国时期白狄族所建立的中山国,虽然在汉及以前,深衣才是主要流行的装束,但褥群并没有消失并在后来几千年中成为汉族妇女最常见的衣着。 汉朝 汉代仍沿袭深衣形式,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裁,外衣里面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面,成为定型化套装,现代又称“三重衣”。这一时期也有襦裙,但不如深衣流行。 魏晋南北朝 沿袭秦汉的基础上,“褒衣博带”成为风气。女子则以宽博的襦裙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 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服饰是指中国隋代、唐代至五代十国的服饰,这段时期中国的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加上对外交往的频繁,使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崭新局面。五代时期服饰基本沿袭了晚唐服饰。 宋朝 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大致有官服、便服、传统服等三式。 褙子是宋代妇女通常的服饰,宋代褙子样式,为对襟、窄袖,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褙子:

文档评论(0)

balal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