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熔非织造布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VIP

我国纺熔非织造布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纺熔非织造布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从2010年12月底,中国有881个纺织机械生产线,其中794个纺织机械生产线,47个套式纺织机短网和40个在线复合面料生产线。连续式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线94条。纺粘法非织造布的产能总计207.82万t, 比2009年增长36.85%;纺粘法非织造布实际产量总计131.52万t, 比2009年增长25.19%。 光鲜亮丽的数据并不见得能完全反映当下行业的实际情况, 企业小而分散、产品附加值低、自律能力和规范化水平差、产品标准和应用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仍是行业发展的“紧箍咒”。2010年, 在“全球40强非织造布生产企业”的评选中, 我国唯有广东俊富集团上榜, 且排名并不靠前, 其他企业均集中在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这与我国的非织造布大国名头极不相称。在11月16日于常州召开的“中国第18届纺粘熔喷法非织造布年会”上, 不少企业慨叹“蛋糕做大了, 却难分得一杯羹”。 事实上, 低水平重复建设一直在业内备受诟病。历数近年来我国纺熔非织造布行业经历的几次飞速发展, 大都托几次突发事件的“福”。从2003年的“非典”爆发, 到2005年的房产行业崛起, 再至2009年的“H1N1流感”流行, 这些“机遇”让纺熔非织造布行业着实火了一把, 其中有一些企业更是赚得盆满钵满。机遇背后存隐忧, 一次机遇引发一轮投资热潮, 高潮过后, 很多新增产能由于错过了时机, 在投产后无用武之地,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从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公布的数据来看, 2010年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实际生产量仅为产能的63.28%, 与2009年的69.18%相比明显下降。究其原因, 主要是许多新上马的国产SMS生产线和部分地区的单头PP生产线市场欠佳, 导致设备开机率不得不下降。 一面是低附加值产品产能过剩, 另一边高档产品仍主要依赖进口。对此, 新当选的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粘法非织造分会会长赵民忠坦言, 现阶段, 我国纺熔非织造布行业的投资、技术和市场门槛均较低, 而政府和行业也未出台相关的限制措施。竞争的结果有两种, 要么重新洗牌, 市场细分化, 要么退出市场, 解决之道在于自救和创新, 通过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此外, 赵民忠提醒企业, 随着国外低碳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 国内纺熔非织造布生产企业, 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应关注低碳环保方面的标准和法规, 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作为全球非织造布企业的领头羊, PGI可谓中国纺熔非织造布企业的榜样和追赶目标, 其亚洲区市场及销售副总裁田雨用“专业”和“专注”点破了非织造布企业自救的门道, 而这正是我国的同行们急需修炼的。 要想做大做强, 小到一个企业, 大到整个行业都必须具有全球化的眼光。据预测, 欧美日等发达地区今后几年的非织造布增长率仅为3%~5%, 而亚太、南美等发展中地区的增长率可达10%~15%, 从目前全球纺熔非织造布行业的投资情况来看, 中东、拉美等地区的新增产能将对中国的纺熔非织造布行业造成不小的压力。随着2014年国外多条RecofilⅢ、Ⅳ机型的大规模投产, 将出现4万~5万t的过剩产能, 届时将对我国低水平、低端产品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 本届年会上, 来自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非织造专业的学生代表成为亮点。作为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发展的生力军, 他们的参与让人看到了未来行业发展的希望, 也顺应了新一届理事会对于吸纳个人会员 (包括学生会员、国际会员等) 的规划。非织造布作为一个新兴学科, 目前国内纺织类院校中设置相关专业的还较少, 且相关人才的培养尚未形成成熟的机制。行业要发展, 决胜在人才, 建立从科研型到实践型的人才梯队是未来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