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椎管狭窄”医案16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椎管狭窄”医案16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椎管狭窄医案16例,以供大家参详。 1 初诊黎××男44岁耳鸣鼻窍、耳窍不通浊邪阻窍清阳不升2011-10-18右脉弦,左脉小,苔薄微腻,耳鸣一月,曾伴有咳嗽、鼻塞、流涕兼乘飞机,无郁怒病史,腰酸,查有椎管狭窄,入夜畏寒,便调,纳减,有中脘痛史,曾查胃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血生化提示血脂、尿酸600+偏高。 口不渴,但喜饮。 玉米须15g萸肉9g巴戟天6g浙贝母9g桔梗3g僵蚕9g蝉衣9g桑白皮12g地骨皮12g苦丁茶6g玄参9g泽泻9g滑石15g生黄芪9g大狼把草15g炒黄芩12g辛夷花12g石菖莆9g胆南星9g苍耳子9g丹参9g丹皮9g生山栀9g瓜蒌皮9g桃仁9g杏仁(小包装)1*9g炒柴胡9g前胡9g鱼腥草9g炒川芎9g续断12g杜仲9g补骨脂9g远志6g炒当归9g广郁金9g苦参9g白果肉9g灵芝草9g景天三七15g,×7。10-15痰热证脉小弦,苔腻黄灰,耳鸣,涕已无,咳痰仍见,多梦,寐不酣,艰寐,双膝以下冷且有酸楚感,中脘隐痛已两日,便调。 吞酸,无恶心呕吐,多为晚餐后,口干欲饮。 炒黄芩9g辛夷花9g炒防风9g苏叶9g苏梗9g藿香9g佩兰9g荷叶9g荷梗9g炒黄连5g制半夏12g厚朴6g炒柴胡9g前胡9g延胡索9g川楝子9g广郁金9g石菖莆9g胆南星9g生地9g熟地9g砂仁(小包装)1*3g豆蔻(小包装)1*3g柏子仁15g酸枣仁15g远志6g陈皮6g茯苓9g茯神9g莪术9g石见穿 12g龙葵12g生米仁30g大狼把草15g 肉桂2g枸杞子9g黄菊花9g鱼腥草9g浙贝母9g瓜蒌皮9g桔梗3g生甘草5g大枣 9g,×7。 11-01脉细小带数,苔转薄微黄,左耳鸣依然,多梦,咳痰,色黄质稠,量少,膝以下酸冷,纳可。 炒黄芩9g炒知母9g炒黄柏9g炒当归9g生地18g熟地18g陈皮6g制半夏9g生黄芪 45g桃仁9g杜仲15g淮牛膝15g补骨脂15g泽泻15g骨碎补9g砂仁(小包装)1*3g豆 蔻(小包装)1*3g合欢皮15g夜交藤15g酸枣仁30g远志6g鱼腥草18g蛤壳(小包装)1*15g海浮石15g蝉衣9g桔梗3g僵蚕9g石菖莆9g广郁金9g细辛3g徐长卿(小 包装)1*10g益智仁12g锁阳12g萸肉30g仙鹤草15g枸骨叶9g煅灵磁石30g炒苍术9g炒白术9g葛根9g辛夷花9g,×14。 何立人 2 痛痹(坐骨神经痛) 肖××,男,30岁,木工,济南人。 1987年11月9日就诊。 主诉左侧臀部及大腿后外侧剧痛6天。 病史患者10天前在沙发上午睡受凉,感左腿不适,7天前劳动时腰腿部扭过,翌日左侧臀部及大腿后外侧至膝部剧烈疼痛,呻吟不已,小腿及足部疼痛较轻,曾去某医院就诊,摄腰椎正侧位×线片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布洛芬、去痛片,并行局部封闭等处理,未见减轻来我院就诊。 当时病人疼痛剧烈,嚎叫不已,已5昼夜不能入睡,畏寒踡卧。胃纳可,二便调。 检查面色青紫,冷汗如油,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紧,因患者痛甚,患肢不能动,未做其他检查。 诊断痛痹(坐骨神经痛),寒湿瘀血型。 治疗散寒祛风,化瘀止痛。 取穴:头皮右侧感觉区下肢。 操作:用2寸26号毫针刺头针感觉区上1/5(约相当于百会透目窗)快速捻转,每分钟200次左右,持续捻转5分钟,患者痛感消失,自觉臀部及下肢发热及有蚁走感,继而出汗,安然入睡,3小时后疼痛又有发作,但程度明显减轻,再用上法针刺痛止,后住急诊室观察,每日如此针刺1次,并给予中药治疗,未再发生剧烈疼痛,1周后症状缓解出院。3个月后随访,出院后又服过中药,病情基本稳定。 春节期间活动较多,又出现轻度症状,服中药缓解。 曾做“CT”诊为“椎管狭窄”医院动员手术,患者暂不同意。 按语该例患者剧烈坐骨神经痛,有明显的受寒冷加扭伤史,故为寒邪滞留经络,瘀血闭阻气血,属风湿痹证中的痛痹。 《素问·痹论篇》说:“寒气胜者为痛痹”。 张介宾注:“阴寒之气,客于肌肉筋骨之间,则凝结不散,阳气不行,故痛不可当”。 该病例后来证实为椎管狭窄引起的根性坐骨神经痛。 说明头皮针不但对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有效,对根性病变的止痛效果也优于一般中西药物(有的病人已多次注射过杜冷丁)。 头皮针的理论解释为:大脑皮层机能定位在头皮上的投影区,但就经络的理论讲也不无道理,可以认为是督脉、足太阳、足少阳三经在头部的透穴,因足太阳、足少阳经线皆位于坐骨神经分布区,而督脉又“统帅诸阳经”。 此针法为“下病上取”理论的应用。 《灵枢·终始》篇说:“病在下者高取之”。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说:“病在下,取之上”。 《肘后歌》说:“阴核发束如升大,百会妙穴真可骇”“腿脚有疾风府寻”等皆为头部腧穴治疗下部疾病的应用。 不同理论的解释皆需科学论证。 肖永俭 3 类某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