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技术.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的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技术 明清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农业害虫的认识和防治取得了很大提高。包括海防、农业防治、药物海防和蝗灾防治技术,都取得了光明的成就,确保了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 综合控制和害虫技术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 1. 昆虫疾病 晋代开创了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桔害虫的生物防治法。唐代推广了这种方法, 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据《酉阳杂俎》 2. 组织的细胞核内发生的蚕病 世界范围内, 关于昆虫病毒的研究, 始于家蚕“脓病”。家蚕脓病是一种核型病毒寄生繁殖于血液及体腔各组织的细胞核内而发生的一种蚕病, 因其体皮易破, 流出白色脓汁, 故称脓病。这种病毒大量存在于病蚕的脓液中, 一般经口或伤口传染给蚕体。宋代, 就已经发现了家蚕的“高节”、“脚肿”病。明代, 黄省曾在《蚕经》里阐述了这种病蚕“游走而不安箔”的特点, 最后“放白水而死”的病状。据沈练《广蚕桑说辑补》 3. 益鸟、鸭的应用 明清时期还特别注意保护益鸟治虫, 据《灵寿县志》记载, 明嘉靖八年四月“蝗日已分, 有鸟如鸭, 群飞食之, 薄暮而尽”。《广陵事略》记载, 明万历十一年“夏旱大蝗, 有秃鹙、海鸽飞而食之”。此外凤阳、唐县、夏津、南昌、丰润、宁河、当阳、叶县、仁化等县的县志中都有利用益鸟治虫的事例。被保护的益鸟有山鹊、白鸟、秃鹙、海鸽、白颈鸟、鹰隼、鹞、黄雀等多种, 所防治的害虫以蝗虫为主。明清时期, 不仅注意受保护益鸟的种类增多, 而且治虫的范围也在扩大。明清时期, 还盛行放鸭治虫的防治方法。据《霍文敏公文集》记载:广东的香山、顺德、番禺、南海、新会、东莞等地, “绵产一虫曰蟛蜞, 能食谷之芽, 大为农害, 惟鸭能啖食焉, 故天下之鸭惟广南为盛”。清代的许多地方利用鸭子捕食蝗蝻取得良好效果。陆世仪的《除蝗记》中对放鸭治蝗有这样的描述:“蝗尚未解飞, 鸭能食之, 鸭群数百入稻畦中, 蝝顷刻尽, 亦江南捕蝝一法也。”养鸭治虫, 是我国历史上利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防治技术, 它可以消灭害虫, 保护庄稼, 同时还能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是我国生物防治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 二、 种植、消灭杂草,防治害虫 农业防治, 是通过农事操作的各个环节和深耕冬灌、适时种植、消灭杂草以及轮种换茬等防治害虫的方法, 是古代防治害虫的主要措施之一。为了提高防治效果, 在进行农业防治的同时, 往往兼用药物防治。 1. 选择保虫方法减少害虫的方法 明清时期, 利用种植害虫不食的作物, 来回避害虫的危害。徐光启的《除蝗疏》记载了利用种植“蝗所不食”的作物回避害虫的经验。如, 种植蝗虫不食的绿豆、豇豆、大麻、苘麻、芝麻、蕃薯、蚕豆、豌豆、小扁豆以及辛辣、辛臭之气的作物。郭云升《救荒简易书》进一步总结了这个经验, 据记载臭麦“虫不敢食”;蚕豆、豌豆、小扁豆“虫不愿食”;葱、芥有“辛辣之气, 虫皆畏避而去”;茼蒿有辛臭之气, 虫皆畏避而去;出头白萝卜、埋头白萝卜、多汁白萝卜、无汁白萝卜、圆蛋白萝卜, 擎兰菜等都有辛辣之气, 虫皆畏避而去”;油菜、苜蓿、莙荙菜、冬葵菜、扫帚菜和苋菜等, 皆是“虫不愿食”之物。可见, 选择这些能避虫的作物, 可以防止害虫的危害。 《沈氏农书》记载了冬天削除草根以防止虫害的方法:“一切损苗之虫, 生子每在脚塍地摊之内。冬间铲削草根, 另添新土, 亦杀虫护苗之一法也。”可见, 消灭田间杂草, 减少害虫滋生场所, 可以防治虫害。 实行轮作。这是简单有效的减少虫害的方法。据贾思勰《齐民要术》 2. 用石灰、桐油布于叶上,皆在此任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 明清时期, 利用硫黄防治林木、花果和蔬菜等作物害虫, 明代俞宗本的《种树书》 明代戴羲所编辑的《养余月令》总结了山药“每段以石灰蘸之, 则无虫害”的经验。明代马一龙《农说》中说:“治虫之法, 多以石灰、桐油布于叶上, 亦可杀之。”清代包世臣《齐民四术》认为, 在水稻郁闭封行之后, “日气不能逼土, 洌泉浸本时”。每亩洒石灰二十斤, 既能“热土”又能“杀虫”。可见, 石灰能防治虫害。 明代徐光启《除蝗疏》总结了用“秆草灰”防治蝗虫的经验。据清代何刚德的《抚郡农产考略》记载:“棉易生虫名地蚕, 以木柴灰壅根下, 虫即萎化。”“蔓菁……用石灰木炭趁露未干时撒叶、壅根下则绝。”可见, 草灰可以防治棉、蔓菁 (俗称大头菜) 等的害虫。 三、 蝗虫防治技术 明清时期, 蝗虫灾害异常严重, 根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 1. ,清除监测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载了“事先消弭之法”, 即在蝗虫发生前, 铲除蝗虫滋生地的方法。“凡地方有湖荡沟洼积水之处”, 有“水草存积”的地方, 要发动民众, “侵水芟刈, 敛置高处”。晒干, “以供薪爎”, 或“就地焚烧、务求净尽” 2. 保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