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年级地震事件的确定
1 新夏垫层和夏垫潘的关系
1679年9月2日,三河-平原的8级地震(烈度)发生,这是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历史上记录的最大地震。由于地震发生强度和地点的特殊性, 许多学者通过地质、微地貌、浅层物探、化探、钻探等一系列综合探测, 对该地震的宏观震中、地质构造背景、发震断层及其破裂方式、大地震的重复性问题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他们的主要认识有以下几点:
(1) 1679年地震宏观震中在夏垫潘各庄一带 (孟宪梁等, 1983) ;
(2) 第四纪形成的北东向新夏垫断层为1679年地震的发震断层, 其长度约20km, 断层造成下更新统夏垫组被垂直断错3.12m, 中更新统翟里组落差约1.39m, 上更新统东营组落差1.5m (李鼎容等, 1979;彭一民等, 1981) 。10万a来的平均位移速率为0.12mm/a。第四纪以来平均位移速率0.13mm/a (向宏发等, 1988) ;
(3) 地震断层以倾滑为主, 表现为张扭性的地震形变带 (向宏发等, 1988) ;
(4) 晚第四纪以来 (约15 000a) , 新夏垫断层只发生过1679年8级地震, 最大位移3.16m。由此得到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2mm/a。以此推断7.5级、7级和6.5级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下限值分别为3 800, 1 750和800a (向宏发等, 1988) 。
显然, 上述结论揭示了1679年地震的基本构造特征, 是进一步认识三河-平谷8级地震区大地震重复规律的基础。1996年笔者为组织30届国际地质大会古地震专题讨论会的野外考察, 有机会在上述地点, 通过大探槽的开挖, 针对性地研究古地震问题。在古地震发生的期次、强度和重复间隔时间等方面获得一些新认识。
2 晚方面地层和变形
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地表破裂带长约10km, 最明显的地段为从东兴庄经潘各庄至东柳河屯, 长约5km, 总体走向40~45°, 由断层陡坎、地形坡折带和低洼负地形带组成 (图1, 2) 。断层两侧的地形和晚第四纪标志地层位差显示, 断层最大位移中心在潘各庄一带为3.16m;向东至东兴庄和向西到东柳河屯分别减小到0.5m (向宏发等, 1988) 。为尽可能在探槽规模确定的情况下多揭露古地震事件, 选择位移量适中的东柳河屯东北 (陡坎高约1.9m) 作为大探槽开挖地点, 并结合已有探槽分析古地震事件。
2.1 探槽内层的层
东柳河屯东北探槽长20m, 深6m, 上宽6m, 下宽1.5m。探槽剖面共揭露出9个地层单元 (图3) 。由老至新分别是:
层① 灰黑色粉砂土, 探槽里出露厚度约为2.5m。该层的特征是直立锈色条带发育。条带长20~30cm, 宽1~2cm。另外, 层的顶部起伏不平, 见到团块状堆积物和充填楔。层顶部的TL样品年代为距今 (20.4±1.7) ka (表1) 。
层② 黄色、灰色粉砂和粉砂土, 厚度不均匀, 最厚为1m。顶部为厚约10cm的黑色粘土。其
层③ 灰黑色粉砂土, 厚约2m。探槽西壁出露黄色、白色砂脉。砂脉向上终止在该层中上部一个不清楚的面附近。我们把不清楚面以上的地层划分为层③的亚层。
层④ 灰白色细砂和粉砂, 其厚度在断层下盘为60cm, 在断层上盘为90cm。底部有一厚约5mm的薄贝壳层夹于厚约1~3cm的灰黑色粘土层中, 是具有区域特征的主要标志。灰黑色贝壳粉砂的
层⑤ 桔黄、灰白色粘土, 厚约150cm, 具块状结构。底部TL年龄为距今 (9.9±o.8) ka, 顶部TL年龄为距今 (7.66±0.62) ka。该层仅出露在断层上盘。
层⑥ 主要由层⑤中的桔黄色、灰色粘土和层④中的灰白色砂块组成, 厚约50cm, 仅出露在断层下盘。
层⑦ 类似断层崩积楔, 厚度在近断层处变厚而离断层变薄。组成物质混杂, 有桔黄色砂粘土、砂团块和小碎石等。碎石的直径2~5cm。另外, 该层钙和铁锰相对富集, 以致层内含有褐色团块, 硬度比其它层大。楔体的厚度约80cm。楔体底部的TL样品年代为距今 (8.3±0.7) ka。
层⑧ 为灰黄色粉砂和土壤, 夹灰黄色团块和灰白色砂块。在探槽西壁距断层5.5m发现一块红砖, 估计为1949年后制成。因此, 该层堆积年代应该很晚。近断层处发育一充填楔, 粘土和砂团块充填其中。我们推测这和1679年地震及以后的人类活动有关。
层⑨ 耕作土, 由于当地在1958~1959年改造土地, 故可能是1958年后的产物。
2.2 探槽的地层被扰动的事件
在东柳河屯东北开挖的大探槽两壁虽然现象不完全相同 (图3) , 但信息相互补充, 共揭露了4次古地震事件。有两次事件由断层直接位错证据得出, 另两次由古液化现象推测得出。
在探槽两壁, 层①的顶面起伏不平, 尤其西壁砂囊集中在层顶附近, 并见一充填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pptx VIP
- 【高一】高中心理健康《1生涯拍卖会》 省级优质课.pptx VIP
- 【廉政党课】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党风廉政建设.pptx VIP
- 17GL401 综合管廊热力管道敷设与安装.pptx VIP
- 病原微生物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习题与答案.docx VIP
- 精益生产、精益工具与精益思想.ppt VIP
- 电子节温器工作原理及电子警察施工安装说明.doc VIP
- 第五讲贯通测量.pdf VIP
- xe82-2000午山风电场风机定检作业指导书一年3月15日部分内容改动.pdf VIP
- 任务一+感受物联网+课件-2025-2026学年陕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八年级上册.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