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宁寺遗址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宝宁寺遗址考 唐太宗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九宝山。有200多座墓地。封区横跨昭陵、赵镇、凤霞三个建筑工地。唐代释道并盛,朝廷有在帝王陵园敕建寺观供奉陵寝的习惯,因此,昭陵封域内当年寺观并立(见图1)。对这些寺观的记载,散见于五代以降的宗教典籍、金石著作和地方史志。随着岁序推迁,大部分寺观先后废毁,目前,有遗址可寻者不过宝宁寺、广济寺、瑶台寺、紫府观和澄心寺五处。本文拟以相关文献结合近年考古新发现,就宝宁寺、广济寺、瑶台寺、紫府观的名称沿革、建造时间、异地重建等问题略陈管见,敬请方家指正。 一 宝宁寺或其财产关系 宝宁寺遗址位于今礼泉县烟霞镇袁家自然村东南约500米处,西北直线距昭陵约6.6千米。该寺20世纪60年代尚存殿宇数座,辟为下古大队(亦称下古村,即今袁家行政村,含袁家、东周、西周三个自然村)小学,旋即废毁,现为农田。 地方史志均不载宝宁寺为唐寺。明苟好善崇祯《醴泉县志》(下称崇祯《醴志》)记述地处昭陵封域的寺观,能够确定为唐代寺观者,则冠以“唐”字,其记述宝宁寺云:“宝宁寺,县东北三十里上古村。” 宝宁寺明代就有,不唯方志所载,一些出土文物也可证明。1997年,在宝宁寺遗址出土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像,青石质地,面貌扁平,刀法稍嫌粗糙,经鉴定为明代造像,现存昭陵博物馆。 但是,近年来在宝宁寺遗址出土的纪年石刻佛像底座和戳印“官”字青砖却能够把宝宁寺或其前身的建造年代上推至唐代前期,甚至贞观年间。昭陵博物馆藏唐代开元二十三年(735)所镌释迦、药师佛像座各一尊,李浪涛对此进行了刊布与考证。据李文,这两件像座为20世纪70年代昭陵博物馆征集,文物出土地在烟霞乡“老西周村、东周村之间以北180米处” 近年来,当地群众在宝宁寺遗址生产时,陆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戳印“官”字青砖,这些青砖尺寸和昭陵陵山戳印“官”字青砖相当。这说明宝宁寺或其前身的修建年代极有可能与昭陵的营建同时,即在贞观时期。果如此,则它为供奉昭陵而敕建的可能性就很大。 历史上,对昭陵封域内寺观名称位置记载最为翔实的是北宋游师雄绍圣元年(1094)刊刻于大宋新修唐太宗庙碑阴的《唐太宗昭陵图》,该碑今存昭陵博物馆,但所刊《唐太宗昭陵图》已残损难辨。元人李好文作《长安志图》3卷,与《长安志》合刊流行。《长安志图》有《唐昭陵图(上下)》,据清人毕沅考证,《长安志图》中的《唐昭陵图》,“即用游师雄《昭陵石刻图》” 二 广济寺或其分子 广济寺遗址位于今礼泉县赵镇(古名赵村镇)石鼓东村,正北直线距昭陵约8.4千米。该寺废毁于20世纪中叶,遗存有阿弥陁石像塔铭和鼓形经幢各一尊。诸地方史志均记其为唐代寺院,但对其名称的记载却出现了讹误。 崇祯《醴志》卷1《建置》云:“广济寺,县东北二十里,有唐刻石鼓经幢。” 赵崡《石墨镌华》卷7《访古游记》记述其游历九嵕山云:“折西一里许,为赵村,村有广济寺,寺后石鼓,唐人书《尊胜经咒》,精健绝伦,止存十三。考《长安志图》,有石鼓兴宫,而不言所以。” 尽管赵崡有识“右政兴宫”为“石鼓兴宫”之误,但赵崡对广济寺在历史上曾经更名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不过我们的认识恰与赵氏相反。我们认为,广济寺可能是唐代某寺院(不排除右政兴宫)在宋金之际的改名,而非广济寺在宋代改为了右政兴宫。 要厘清这个问题,就要从广济寺遗存的文物年代上限和最早出现“广济寺”名称的文献入手。 首先,考古资料和金石文献可以证实,广济寺或其前身确为唐代所建。该寺遗址遗存的阿弥陁石像塔铭,1974出土,署“唐景龙三年(709)岁次巳(己)酉六月八日建” 该寺遗址遗存的鼓形经幢,赵崡首定其为唐物,其于《石墨镌华》卷4记述该经幢云: 此以石为鼓,而周刻之,其文尊胜经咒也。书遒健有法,存者不能强半。鼓下作石山,山上作天王鬼神以戴之,斧凿工甚奇,在醴泉县赵村广济寺后,疑是唐初建寺时物。 赵崡见石鼓时,未见唐景龙三年阿弥陁石像塔铭,仅以书法及造型判断为唐初之物。自赵崡以后,金石著作及地方史志均持此说。从有纪年的广济寺阿弥陁石像塔铭来看,早在唐景龙三年,广济寺或其前身就已建成。 尽管广济寺遗址遗存有唐代石像塔铭和鼓形经幢,但两件文物上均未出现“广济寺”字样。目前发现记载广济寺名称最早的资料是金大定三年(1164)敕准的《广济寺牒》。国家图书馆藏清嘉庆、道光年间《广济寺牒》拓本,微有漫漶。据影印本跋文,原拓拓于陪葬昭陵的姜遐碑阴。姜遐碑金代前倒仆断为数截,中上部一块被搬入广济寺,在碑阴刊刻了《广济寺牒》,乾隆《醴志》所谓广济寺有“金大定敕书石刻”,即指此而言。拓片从右至左,行书批答3行,正书记事和署衔6行。行书批答云:“牒:奉敕可。特赐广济寺牒至,准敕故牒。”正书记金大定七年(1167)刻金大定三年朝廷敕广济寺依故牒准许从事宗教活动事。但该敕书刻石文字在清末或民初被凿毁,20世纪70年代,昭陵博物馆将“广济寺牒”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