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棘丛螟生物学特性及天敌的研究.docxVIP

双线棘丛螟生物学特性及天敌的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线棘丛螟生物学特性及天敌的研究 火把树是黄连科的一种起源于美国的漆树科,于1959年在中国引入。因其春季开白花, 夏季绿叶绿果, 秋季树叶变红, 果实9月成熟后呈火炬形, 经久不落,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且耐干旱、盐碱、贫瘠, 极易繁殖, 病虫害发生较少, 在北方园林绿化中深受欢迎。2000年前后, 火炬树作为彩叶树种, 在北京市六环路、京藏高速公路等主干道两侧及浅山风景区等处大量栽植。对于火炬树是否属于入侵生物,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刘全儒等, 2002;张川红等, 2005;陈佐忠等, 2006) 。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Scop.var.cinerea Eng.) 属于漆树科,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初夏花后, 淡紫色羽毛状伸长花梗宿存于树梢, 如成片栽植时, 远望宛如成缕罗纱萦绕林间, 如烟雾笼罩, 英文中又有“烟树” (Smoketree) 之称;进入深秋, 叶片变红, 呈现“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由于黄栌独特的色彩和优美的树型、叶型、花型, 一直深爱人们的喜爱。 2007年8月在北京植物园的火炬树叶片上发现一种螟蛾类幼虫 (图1:I) , 吐丝粘叶成筒状, 或将多叶粘在一起成巢状, 居于其中取食叶片 (虞国跃, 2015) 。2010年8月, 潮白河右堤路怀柔段数千米的火炬行道树叶片被这种螟蛾吃光, 且树上有白色丝网, 严重影响景观。为此, 我们开展调查、采集标本, 并于2011年5月开始观察其生物学, 2012年6月鉴定为双线棘丛螟Termioptycha bilineata (Wileman, 1911) (属鳞翅目Lepidoptera, 螟蛾科Pyralidae) 。2014年6月发现它为害黄栌。双线棘丛螟过去记录于我国湖北、四川和日本 (宋士美和贺眉寿, 1997) , 最近记录于北京和河北 (虞国跃, 2014)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形态特征观察 依据采于大兴区六合庄林场、昌平王家园等地的标本, 在解剖镜下观察, 并在野外观察、拍照各期虫态, 记述双线棘丛螟各虫态的形态特征。 1.2 双线系统生物保护 在大兴区六合庄林场内, 东经116°41′10.2″, 北纬39°41′42.8″, 海拔39.9 m, 建8 m×6 m×3 m的大型养虫笼, 笼内种植火炬树树苗30株, 秋季采集双线棘丛螟幼虫, 释放于其内, 使幼虫在其内危害, 自然下树化蛹越冬, 翌年观察其生物学。 在大兴区京开路东侧天宫院火炬片林设标准地, 具体地点位于东经116°19′7.5″, 北纬39°39′51.1″, 海拔27.3 m, 在害虫发生期, 每周调查双线棘丛螟发生情况。 在昌平区北流镇流禾路西侧北流村的火炬片林设标准地, 具体地点位于东径116°1′34.6″, 北纬40°6′27.7″, 海拔164 m, 在害虫发生期, 每2周调查双线棘丛螟发生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酵母卵及红虾粉的发育 成虫 (图1:D~F) :体长9.8~11.0 mm, 前翅长9.6~11.0 mm;体背浅, 红褐色;下唇须大, 上伸, 远过于头顶, 其中第2节长, 约为基节或端节的3倍;雄蛾2条下唇须紧密合在一起, 粗大, 雌蛾左右下唇须分离, 纤细;触角线状, 雄蛾触角基半部每节具从多纤毛, 在基部可长于触角直径的2倍, 后渐变短;雌蛾触角纤毛短, 不明显;前翅浅红褐色, 横线黑色, 内线斜的伸向后侧缘, 稍呈弧形, 不达前缘, 前缘的外侧具黑斑;外线在中部明显外凸, 有时在线外侧具大片暗褐区;翅基、中室内及端脉上具黑褐色鳞丛;后翅及前后翅反面灰白色, 端部灰褐色。雄性阳茎细长, 筒状, 顶端具一列刚毛, 端部着生一镰刀形角状器。 卵 (图1:G) :椭圆形, 扁平, 长0.95~1.02mm (平均0.99 mm) , 宽0.60~0.66 (平均0.62mm) , 桃红色, 有时具蜡白色斑块或条纹。 幼虫 (图1:H~J) :幼虫6龄。初孵幼虫淡黄色, 后期体背两侧可见2条浅红紫色纵线, 颜色较浅;随着龄期的增加, 纵线明显, 且线的数量可能增加, 甚至可以出现浅色的背中线。老熟幼虫体长25 mm, 头浅黄色或黄绿色, 具红褐色或黄褐色众多斑点;胸腹部基色为淡黄绿色;从前胸至腹末具多条纵线, 体侧明显可见2条褐紫色线, 上线细, 下线粗;在下线的下方尚有一同色的线, 但仅在后胸中部之前、第8腹节中部之后;线的粗细、多少变化较大:有些个体背中线也呈褐紫色, 有些体侧的上线粗而下线细, 不见第3线;或上下线变粗, 合并呈一大紫褐色粗线。腹背1~8节两侧前后各具2根细长的刚毛, 刚毛着生处深色, 周围浅色 (在黑色个体明显可见刚毛着生处) ;腹足为环形趾钩。通常幼虫老熟时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