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军镇制度形成的两种途径.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魏军镇制度形成的两种途径 周一良先生在1935年出版的《魏晋驻军制度》(以下简称周考)后,可以说是周一良先生的创造,奠定了北方魏军市研究的基本模式。此外,1973年出版的《北魏军镇》(以下简称《北齐书》)章节也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的著作,显示了北魏军镇研究的最大成就。 一、 按类型疏列郡附共治 军镇制度之不始于北魏, 古今学者早有察觉。上揭《周考》根据《魏书·太宗纪》所载泰常二年 (417) 后秦“匈奴镇将姚成都与弟和都举镇”降魏, 以及同书《常爽传》称其父常坦西秦时任大夏镇将 魏、晋陷于夷狄, 不置郡县。刘、石、苻、姚时, 于今州理西七里置杏城镇, 常以兵守之。后魏孝文帝改镇为东秦州。 同书“丹州”条亦称“其地晋时戎狄居之, 苻、姚时为三堡镇。后魏文帝大统三年, 割鄜、延二州地置汾州, 理三堡镇” 朔方、云中、上郡、五原等郡, 自汉末至东晋久已荒废, 赫连氏虽据有其地……类皆不置郡县, 惟以城为主, 战胜克敌则徙其降虏, 筑城以处之。故今志夏国疆域, 惟以州统城。 (3) 唐长孺先生援据洪说, 指出:“赫连勃勃在其统治区域内根本不立郡县, 以军镇统户”, “姚秦时期又有不属于州郡的镇户。……这种镇户是属于军镇的”。苻、姚二秦的城堡, 甚至上推至魏晋以来的坞堡豪帅, 都是“以城统军”, “以军统户”, “赫连勃勃仅是取消郡县虚名, 成为只有军镇而无郡县的现象”。而且“赫连勃勃的军镇制度又遗留到北魏, 薄骨律、高平、沃野诸镇只是因袭旧制, 后人考证北魏边镇创置之始及其制度, 这一点是常常被忽略的” 兹就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所列后秦、夏国之军镇化政区, 以窥军镇化倾向之一斑。 《洪志》后秦卷凡列14州, 下统郡县, 但同时又列出大量的军镇化政区, 如镇、护军、城 (堡、垒、坞、壁、固、屯) 等各种名目的军事据点。兹将《洪志》所载按类型疏列如下 (括注所属州) 镇 (6) :杏城、三堡、李润、安定、邢望、岭北 (以上6镇属雍州, 按后秦雍州治安定) 。 护军 (6) :抚夷、土门、铜官、宜君 (以上4护军属司隶) ;安定、三原 (以上2护军属雍州) 。 城 (13) :思乡城 (一称柳城) 、香城、三交城 (以上3城属司隶) ;我罗城、齐难城 (以上2城属雍州) ;水洛城 (属秦州) ;俱城 (属河州) ;乾城、蠡吾城、定城、姚襄城 (以上4城属并州) ;金墉城、虎牢城 (以上2城属豫州) 。 堡 (13) :刘回堡、彭沛谷堡、大苏堡、新支堡、龙尾堡、马嵬堡 (以上6堡属司隶) ;敕奇堡、胡空堡、徐嵩堡、密造堡 (以上4堡属雍州) ;伯阳堡 (或称柏阳堡、伯崖堡, 属秦州) ;襄邑堡、匈奴堡 (以上2堡属并州) 。 垒 (4) :曹公垒、子奇垒 (以上2垒属并州) ;钩锁垒 (属豫州) ;山桑垒 (属徐州) 。 壁 (4) :杨氏壁、姚武壁、柴壁、乾壁 (以上4壁属并州) 。 坞 (2) :赵氏坞 (属雍州) ;柏谷坞 (属豫州) 。 固 屯 (1) :姚鸾屯 (属并州) 。 如前引洪氏所说, 因赫连夏以城为主, 故《洪志》“志夏国疆域, 惟以州统城”, 不列郡县。兹据之疏列如下: 幽州 (镇大城) :统万城 (原为大城) 、代来城 (一称悦跋城) 雍州 (镇长安) :长安 (有刘回堡) 、霸城、咸阳。 朔州 (镇三城) :三城。 秦州 (镇杏城, 凤翔四年移镇上邽) :杏城、上邽、清水城 (有白崖堡) 北秦州 (镇武功) :武功、雍城 (有龙尾堡) 、郿城。 并州 (镇蒲坂) :蒲坂、汾阴 (有薛通城) 、永安。 凉州 (镇安定) :安定、高平、鹑觚、阴密 (有我罗城、敕奇堡、黄石固) 、定阳、阴槃、贰城、侯尼城、治城 (3) 。 豫州 (镇李闰) :鄜城、李闰城、甘泉城 (一称夏王城) 。 荆州 (镇陕) :陕、胡 (有潼关、曹公故垒) 、临晋、 (弘农郡 吐京护军 (在并州) 。 长城护军 (在凉州。赫连夏于后秦黄石固置) 。 后秦的政区体系虽然名义上仍以州郡县系统 (“郡县制政区”) 为主, 但如上所示, 同时也存在着大量名目繁多的军镇化政区 (“特殊政区”) 《洪志》所列夏国九州, 乃据《晋书·地理志》“雍州”条所述。按晋志但称以某州牧 (刺史) 镇某城, 如“以朔州牧镇三城、秦州刺史镇杏城……豫州牧镇李闰 (镇) ”云云, 又称“其州郡之名并不可知”, 则不仅其州不统郡县, 甚至连州本身也未必存在, 州牧、刺史不过是加给这些城镇守将的地方长官称号而已。囿于笔者所见, 上述九州州牧刺史的出任者, 见于文献的只有三州五人次 新出的大夏《田焸墓志》, 其历官依次有“建威将军、散骑侍郎、凉州都督护、光烈将军、北地尹、将作大匠、凉州刺史”诸职衔。我们知道, 郡置太守, 京师所在的郡, 其太守称尹, 因而论者认为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