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蚕丝文化与中华民族
丝绸文化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半壁河山。夏泽彦说:“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繁荣昌盛的家蚕和丝绸制造商。它长期以来是中国从事这项技术的唯一国家。有人认为丝绸或许是中国对于世界物质文化最大的一项贡献。” (1) 蚕丝文化对中华民族群体的影响包括三个层面:对家庭经济的影响;对国家经济和礼治的影响;对民族群体精神的影响。
在民族融合和民族融合的背景下,中国丝绸文化
1. 蚕丝文化发达,融合美德教育
从纵向和横向两种角度看, 蚕丝文化均与中华文化的发展同步、也与中华文化不可分割地融为一体。
从纵向的角度看, 蚕丝文化是中华民族之农耕文化的重要标志。从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开始, 就留下了蚕丝的蛛丝马迹;崇尚忠勇的夏代文化更明确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 执玉帛者万国”;殷商文化中已经有非常发达的蚕桑丝绸业, 不但甲骨文中有“桑、蚕、丝”的文字以及记载祭祀先蚕的礼仪, 蚕丝还作为国之重器青铜鼎的包裹物而具有特殊价值;姬周已将农耕视为“王业、政道”, 养蚕、缫丝、织造、练染技术更为先进, 蚕丝已是富国强民、发展经济的重要内容;春秋战国以降, 蚕丝产业兴旺发达, 蚕丝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和使者, 经“丝绸之路”, 促使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各民族交流融和;魏晋南北朝的离乱, 蚕丝产业重心南移;至唐, 蚕丝产业发展至一个高峰时期, 不但自身发达, 而且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宋元明清, 蚕桑生产占据农耕生产几乎半壁河山。
2. 蚕丝文化起源的多元
从横向的角度看, 蚕丝文化亦同中华民族文化一样具备“多元一体格局”之特点。上下五千年的蚕丝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复合体。考古资料证明, 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 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滨文化、良渚文化, 北方的燕辽文化, 都发现有蚕丝的遗存, 或是蚕丝实物, 或是蚕桑宴乐活动的青铜雕刻。从文献所载或口传神话可知, 中原、江浙、西南等地的“嫘祖”传说, 亦反映了蚕丝文化起源的多元化特征。传说之争起因于《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 而娶于西陵之女, 是为嫘祖。”西陵氏之女名嫘祖, 南宋始被尊为养蚕鼻祖, 当代古史专家李学勤在《黄帝故里文献录·序》中, 经过对大量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分析认为, 黄帝生于轩辕之丘, 所居在新郑, 渊源有自, 凿然可据。秦汉以降, “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蚕丝文化更融和了多民族文化之精华, 特别是张骞“凿空”丝路以后, 各种蚕丝织品以丰富的内涵反映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和精神。总之, 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角度看, 蚕丝文化都与中华民族融和与国家凝成是相行同道的, 蚕丝文化是展现中华文化相融凝的典范。
3. 蚕丝文化是蚕区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及重要支撑
家族共同体的形成是民族融和的表现, 也是国家凝成的细胞和象征, 蚕丝文化是通过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家族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蚕区的形成。我国蚕区主要包括北方干旱蚕区、黄淮海流域蚕区、长江流域蚕区、南方中部山地丘陵红壤蚕区、华南平原丘陵蚕区, 这些古老的蚕区是多民族聚居区, 汉族、壮族、苗族、彝族、维吾尔族、摩梭族、布依族、蒙古族等, 蚕桑生产在这些地区已形成固定的生产活动方式, 是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因此, 在这些蚕桑主产区内形成了以蚕丝为中心的家庭共同体。
其次, 蚕桑是蚕区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及形成和谐生活方式的重要支撑。蚕区长期保持栽桑养蚕的生产习惯, 不仅蚕丝收入占据家庭收入的很大部分, 同时, “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 使家庭中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能力, 以便维持家境的富足, 并成为家庭供奉子弟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
其三, 蚕丝文化是蚕区形成独特精神家园的依托和基础。蚕丝是蚕区百姓换取柴米油盐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重要财富, 同时也是了解外面世界的通道。蚕丝是蚕区建立和谐富足家庭和稳定繁荣邦国的经济基础, 也是构建民族和邦国精神家园的重要依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蚕区的经济繁荣都为国家的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特别是魏晋以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 蚕桑主产区随之南移, 形成“西北甲兵”、“东南财税”的格局, 这反映了蚕丝对于家庭和国家的重要程度。蚕区经济的长期发展, 形成了一定蚕区内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点, 也直接对中华各民族在历史变迁中形成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庸之道”的价值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这些精神家园的核心内容有重要的影响。所以, 蚕丝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是融为一体的。
“教”—蚕丝文化符号的教育功能解析
由于蚕区家族共同体的诞生和长期存在, 蚕丝文化符号的教育功能得以持久发挥作用。蚕丝文化符号主要包括:蚕纹图像符号;“桑、蚕、丝”甲骨文字符号;口传、神话及诗歌等语言符号;劝课农桑政策的制度符号;促进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煤矿安全规程新旧修改条款对照学习课件.pptx
- 第一章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课后作业题— 高一化学上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VIP
- ZY_T 001.8-1994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pdf
- 2024年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复赛)备考试题库(简答、案例分析题).docx VIP
- 押礼先生交礼时的讲话雅词集锦.docx VIP
- 佳能微单eos m3使用说明书-新.pdf VIP
-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首都师范)中国大学MOOC慕课 客观题答案.pdf VIP
-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品管圈PDCA参赛作品-血透中心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合格率医院品质管理案例(1).pptx
- 《东莞市普洱茶干仓仓贮技术规范》.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