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伤的纪念与等待心理创伤的倾听论创伤叙事的意义与方法
20世纪末,随着战争中伤神经症在抗日士兵中的出现,许多科学家开始关注伤口研究并继续取得进展。
但是,讲述不是独白,不是讲述者(创伤受害者)能够单独完成的独角戏,而是讲述者与倾听者(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医生)之间的对话(即使听者常常只是若隐若现地低调在场,这在场也至关重要)。创伤受害者是否愿意讲述,讲述什么和如何讲述,都与倾听者的在场及其倾听方式密切相关。大屠杀幸存者、意大利著名见证文学作家普里莫·莱维在其第一部杰出的见证作品《这是不是一个人》的“作者前言”中这样解释大屠杀幸存者的创伤讲述动机:“写本书的意想和念头在死亡营的那些日子里就已经产生了。出于把事实讲述给‘其他人’听的需要,出于想让‘其他人’参与的需要,在从死亡营里出来获得自由的前后,这种需要存在于我们中间,像有一股强烈而又直接的冲动,它并不亚于人活着的其它基本需要。”
大屠杀的幸存者,也是20世纪最大的创伤受害者群体,其讲述/见证的需要与被倾听的需要是相互依存的。讲述离不开听众,见证本身需要被见证。希望被倾听是讲述的基本动力。莱维还写道:在战后作为一家化工厂的化学家在来往于都灵(莱维的家乡)与米兰(莱维工作的地方)的日子里,他无法控制地、“随心所欲地”和火车上那些不认识的人交谈,向他们讲集中营的故事。据莱维的访谈者马可·贝波里蒂记载,莱维不止一次把一本书比作“一部能够运作的电话”
在回答安东尼·鲁道夫的采访时,莱维进一步把这种指向倾听的讲述和书写大屠杀记忆视作一种治疗/康复:“写作《这是不是一个人》是一种治疗,当我回到家中时,我丝毫不平静。我感到彻底的不安。我对所有人,甚至不认识的人,讲述这些故事。”这是因为,“通过写作,我有了被治愈的感觉。我被治愈了”
一、 人道的阴暗面—创伤叙述者的困境
很多大屠杀幸存者都不愿意甚至断然拒绝讲述自己不堪回首的往事。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多丽·劳布用“对回归的畏惧”(the dread of return)表达幸存者的这种心理,并提出了“二次伤害”的概念。
为什么讲述创伤会成为“二次伤害”而不是解脱或新生?在这里,有没有倾听者以及听的方式至关重要。“如果讲述创伤的人未能被认真聆听,讲述行为就会被经验为创伤的复归———重新经历创伤事件本身。”
首先,大屠杀幸存者在面对自己创伤性的过去时,常常陷于尴尬、分裂、矛盾、纠结的处境。对此,美国著名创伤研究专家、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临床教授朱迪思·赫尔曼曾有如下描述:
对暴行的一般反应是将它排除于意识之外。某些反社会常态的事,会恐怖到让人无法清楚表达的程度,而只能用难以启齿(unspeakable)这个词形容了。
一方面想要否定恐怖暴行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希望将它公之于世,这种矛盾正是心理创伤的主要对立冲突之处。暴行的幸存者通常会用高度情绪化、自相矛盾和零碎片段的方式述说他们的惨痛遭遇,但这种方式严重损及他们的可信度,因而导致出现到底是说出真相,还是保持缄默的两难困境。
受创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症状是:既想让人注意到那难以启齿的创伤秘密,又想极力掩盖它的存在。
很多幸存者不愿意讲述、见证大屠杀的暴行,是因为它实在过于残酷血腥,太不堪回首、难以讲述。幸存者不愿意再次揭开伤疤完全合乎情理。这里面既有加害者令人发指的罪与恶,更有受害者人性沦丧的耻与悔。集中营是一个让人失去人性、蜕化为动物的地方(比如像动物一样与其他囚犯争食,趴在地上吸食别人的呕吐物,为了自保而对自己的狱友甚至亲人极度冷漠,等等)。正因为这样,莱维认为奥斯维辛是让人沦为畜生的大机器。用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贝托汉的话说:“我们希望遗忘它……希望忘记德国灭绝营的故事。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希望它压根就不曾发生。我们最能接近于相信这个故事的办法,就是不要再去想它,这样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勉力接受其噩梦般的场面。”
但是,这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大屠杀创伤见证的必要性。见证大屠杀的意义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丰富、深化对人性———尤其是人性之阴暗面的理解。用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贝托汉的话说,集中营“让我们多了一个认识人类的维度,一个我们都想要忘却的那个方面”
二、 德与外在“受害者”的博弈
遗憾的是,尽管有些幸存者选择勇敢地站出来作见证,但他们却常常遭遇不被倾听或不被相信的尴尬、失望乃至绝望的境遇。莱维本人就不止一次写道:他的见证、他关于奥斯维辛的讲述无法引起听众的兴趣。在《这是不是一个人》中,他记载了听者对自己的讲述“无动于衷”“毫不在乎”,他们“谈论着其他的事情,仿佛我不在场”。莱维对此感到心痛:“一种绝望的悲伤生自我心”,“为什么每日的痛苦如此不停息地转化进我们的噩梦中,永远重复着同样的遭遇———没有人倾听我们的故事?”
这里的“听不懂”不能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幸存者证词的文字并不艰涩),它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GDW 11894-2018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检测规范.pdf VIP
- 电工基础:数字电路概述.pptx VIP
- 师德师风培训类师德讲座.pdf VIP
- 工艺装置蒸汽伴热管的设计与计算.pdf.pdf VIP
- 一种便携式紧凑型双作用丝杆螺母式手轮机构.pdf VIP
- 临边防护安全检查要点.pptx VIP
- 2025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所属事业单位下半年招聘4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行业分析报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行业_轨道交通电气化与供电系统.docx VIP
- 铝合金黑色微弧陶瓷氧化 .pdf VIP
- 中小学校教师师德师风专题培训讲座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