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陈尚书江总谏》商榷.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陈尚书江总谏》商榷 我读了吴思强同志关于“隋唐再评价”的评论。 (一) 杨广是个人主义和平陈之人 隋文帝于杨广平陈前夕,次第采取两项任命,先“置淮南行台省于寿春,以晋王广为尚书令” 第一,亲撰《遗陈尚书江总檄》,从政治上进行分化和瓦解。檄文从运数存亡、兵力大小、陈主荒淫、内部解体等几方面作了分析,晓以大义,胁以威刑,指出陈之必亡、隋之必胜,策动宰相江总投诚, 第二,军事上“小有才而战屡克”。杨广不是军事家与战将,当然谈不上运筹帷幄之能、驰骋沙场之勇,但却是一个“战屡克”的常胜统帅。吴文以驰骋沙场之勇要求一个统帅,未免失当,以运筹帷幄之能衡量一个“小有才”的统帅,未免苛刻。虽然如此,杨广并非吴文视为的军事庸才,正如王夫之所说的:“逆广非胡亥匹也,少长兵间,小有才而战屡克,使与群雄角逐于中原,未必其劣于群雄也” 第三,战争结束,采取妥善措施,进据建康之后,号令严明,封陈府库,珍物珠宝,一无所取,天下称贤。又斩陈佞邪,以谢三吴,对归附文武,予以妥善安置;指示裴矩协理高颎“收陈图籍” 第四,兵不血刃,传檄而定上江。陈叔宝投降之后,长江中游尚未结束战争,杨广“命陈叔宝手书招上江诸将”,陈守军在杨广军事、政治双重攻势下纷纷投诚,杨素下至汉口与杨俊会师,“上江皆平” 杨广节度三大战区,仅及三月,大功告成,功成之速,自古罕见。当然,平陈之役不是杨广一人之功,但杨广身为平陈最高统帅,岂能无功,隋文帝论功封为太尉,位列三公,职衔一品,比原职拔擢一级。魏征冠以“南定吴会”,王夫之赞他“立平陈之功”,“而天下一”,决非吴文所说仅是“虚名罢了”。 (二) 吴若用“墨守”保质量 隋文帝是采取钳形攻势平陈战略方针的制订者,当韩擒虎、贺若弼出征前,文帝面谕他们“同时合势,以取伪都” 杨广追究贺若弼的失误,与贺造成损兵折将的严重后果有关。当贺横渡长江、攻克京口、进屯蒋山步步取胜时,竟违背“同时合势”的文帝令旨。蒋山即钟山,形势险要,为建康屏障,陈军为防京都失守,派遣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将重重设防,贺若弼孤军夺阵,失去了友军的声援,势必遭到优势敌军的顽强抵抗,“鲁达等相继递进”,致使“弼军屡却” 吴文为贺若弼开脱责任,假设他“墨守既定的战斗部署,不根据战场的形势变化而采取新的行动,则有陷隋军于被动的可能”。前已说过,经文帝制定、杨广执行的战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军事部署,它既能避免损失,又能扩大战果,正确的军令就应执行,怎能说成“墨守”!贺若弼的违令冒进,一度造成了陷随军于被动的境地,而不是相反。吴文倒栽既定战斗部署的正确性,必从逻辑上导致为贺若弼只得死战以摆脱被动、戴上灵活作战的桂冠。 拙作没有否认贺若弼的战功,还将他与韩擒虎相提并论。但吴文为了驳议拙评炀帝“严于执法”的论点,竟持厚此薄彼的偏见,认为贺若弼的“先期决战”才“为韩擒虎兵不血刃地进入建康开辟了道路”。言外之意,韩擒虎岂不成了坐享其成的摘桃者,事实上韩擒虎并非等闲之辈。本传载“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拨,次于新林。”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系江防要塞,采石失守等于失去建康江右屏障,故陈叔宝惊恐不已,急忙召集公卿共议军机,拟下诏亲征未成,只得加强屯军,起了牵制北线陈军的作用,利于“北道”的贺若弼攻拔京口(今镇江)。姑熟(今安徽当涂)系长江重要渡口,新林(今南京市西南)是通向建康的西南渡口 就整体戎功而论,彼此相若,但就局部战果而言,贺若弼也承认自己略逊一筹:“既而弼恚恨不获叔宝,功在韩擒之后”。 总之,用不着替贺若弼的大过辩护,至于英勇杀敌、反败为胜当然是有功的。在处理功过时,杨广也是分明的,如他对贺在白土岗激战杀敌没有瞒功:“晋王广上状,帝大悦”。 (三) :杨广“增强党”,让党净化中国 开皇九年正月平陈,文帝将陈朝的南兖州改名扬州,设总管府于广陵,命秦王俊为“扬州总管四十四州诸军事,镇广陵” 次年底,江南土豪相煽作乱,先起淮左、三吴、浙东、浙西,后又蔓延至浙闽。文帝改派杨广为扬州总管,镇江都,总管扬州四十四州诸军事,统辖故陈江南全境的军事行动,显然借重杨广平陈的区域与威望有关,先后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与行军元帅,驻扎会稽,会稽是叛乱策源地之一,在扬州总管府辖区。从职衔与区域而言,杨素都在杨广的隶下。 吴文说:“那时杨广虽为扬州总管四十四州诸军事,但隋初的总管是地方官,不能指挥出征时由皇帝任命的行军元帅。因为赵克尧同志明知这一点,所以用‘摇控驻军会稽的杨素’一语,企图把平叛战争置于杨广的统率之下,为他增添一功,这是与事实不符的。” 当时,拙文为简洁起见,对题外的政治制度史就从略了。现在吴文既然提出,我只得啰嗦几句,以明究竟是谁明知或无知。 隋承前代旧制,州郡长官常设刺史、太守,但在缘边或军镇也置总管,并需加使“持节” 那么,杨广有否参与平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