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寒食与明清.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楼梦》中的寒食与明清 节日的定义是《红楼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部文学作品, 曹雪芹自然不可能只为了描写节日而描写节日。他的最终目的, 还是要通过这些岁时节令的描写, 更好地推进情节、渲染气氛、塑造人物、架构故事。然而, 在这形形色色的节令描写中, 作者并不是平分秋色, 而是有详有略, 详略得当, 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小说的写作需求作为取舍标准。即以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而言, 《红楼梦》中对过年 ( 春节) 和过中秋节的描写都非常详细, 但对端午节的描写却非常简略, 只是花费大量笔墨, 叙述端午前后发生的事情。而对于寒食 ( 清明) , 却几乎没有多少描写。个中原因, 颇值得深究。关于《红楼梦》中端午节的问题, 笔者将另文专论, 在此仅就曹雪芹为何不写寒食节 ( 清明) 的原因作一番探究。不妥之处, 还望方家指正。 笔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发现, 在《红楼梦》中, 根本就没有出现“寒食”这个词语。至于清明, 则在第五十八回中略微点了几句: “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 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 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宁府贾蓉也同族中几人各办祭祀前往。因宝玉未大愈, 故不曾去得。”此外, 第五回探春的判词中也有“清明涕送江边望”一语。当然, 作者虽未明说, 但第五十八回至六十一回还是写了清明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在此我们必须说明, 本文题为“不写寒食”, 在括弧中又加了“清明”二字, 目的就是要分辨清楚。在早期, 寒食和清明不是一码事。严格说来, 清明是节气加节日, 寒食则是节日。清明既是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而寒食却是一个纪念性的节日, 或者可以说是一个祭奠性的忌日。至唐代, 因清明、寒食离得很近, 所以就将二者合并到了一起。据《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记载: “ ( 开元) 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 寒食清明, 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 自今已后, 寒食通清明, 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 寒食清明, 宜准元日节, 前后各给三天。”至此, 清明和寒食才成了一个节日。现在, 城市里许多人都只知道有清明, 而不知道有寒食。只知道清明踏青、扫墓, 不知道还有其他许多礼俗和相关的民俗活动。即使在同一地区,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别也是非常大的。我家山东诸城, 直到如今城乡差别还都非常大。城市人都说过清明, 农村人则都说过寒食。而无论是过寒食还是过清明, 农村都有许多说法也有很多活动。乡村的老人们都知道一句俗语是: “一百零五, 上坟添土。”这里的“一百零五”, 是指自冬至日数起第一百零五天, 也就是清明的前一天去扫墓, 这一天也叫“小寒食”。而清明这天叫“清明日”或“大寒食”。也有人说是清明前一天为“大寒食”, 再前一天为“小寒食”。也就是说, 这三天都不能动烟火, 要吃冷食。不过, 到现在已经有名无实, 再也没有人吃冷食了。至于礼俗或相关的活动, 农村也比城市里丰富得多! 一般而言, 一百零五那天早饭后上坟扫墓归来, 成年男人们便会吊起秋千, 姑娘媳妇少男少女们便会争先恐后地荡秋千。这种活动, 深受姑娘媳妇和少女们的喜爱。在我家乡, 一般都是连续荡三天, 清明那天达到顶峰, 清明后一日下午太阳落山之前便会拆除。这种习俗, 在北方尤其是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的农村都极为流行。在中国文学史上, 有关闺秀荡秋千的佳作也不胜枚举, 而这一主要是以女子为主的民俗活动, 也最能够展现少女们那燕子展翅飞翔般的美妙身姿。然而, 《红楼梦》中却没有表现也没有利用这一活动来展现少女身姿之美。难道曹雪芹是忌讳“秋千”这个词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 宝玉所说的酒令中就有“女儿乐, 秋千架上春衫薄”一语。 在我的家乡, 清明那天的另一项重要民俗活动, 便是赶在太阳升起之前到野外踏青、采青。也就是从野外采回柳条和松柏树枝, 在太阳升起之前将柳条和松柏树枝插在门框上、窗框上及屋檐下, 寓有驱邪避灾之意。在过去, 人们的绿化意识比较淡漠, 每到过寒食时, 村里都会在村边的主要路口用树干和柳条、松柏树枝扎“松门”, 据说这也是为了避灾驱邪。其实, 仔细揣摩, 这种采青活动, 实际上也寄寓着人们的期盼: 嫩绿的柳条和苍翠的松柏, 这些洋溢着象征生命的绿色自然也象征着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 《红楼梦》中的那些少男少女们, 都是酷爱自然之美的纯天然派。对于踏青、采青这类民俗活动, 岂能没有兴趣? 然而, 曹雪芹却也没有正面描写。不过, 若说没有描写, 那也不符合实情。第五十九回写莺儿和藕官在柳叶渚边采柳条编花篮的情节, 应该就是寒食踏青采青的一种变奏。然而, 随着情节的展开, 我们看到, 曹雪芹在这里所要展现的, 却是婆子们与少女们的矛盾冲突以及宝玉等人对少女们的袒护。 此外, 寒食期间比较有意思的民俗活动还有放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