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平天国看近代国际防疫事业的发展.docxVIP

从太平天国看近代国际防疫事业的发展.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太平天国看近代国际防疫事业的发展 1911年4月3日至4月28日,中国奉天研究院(现沈阳)在奉天小河沿惠工企业展厅举行。其目的是邀请各国医学专家共同商讨防疫大计,“研求善法,以为此后防疫之资本”。由于该会作为晚清中国第一次国际防疫学术大会,亦为中国近代国际关系史、近代防疫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故当该会召开伊始,媒体就进行了跟踪报道。除了官方的纪录及其会后的资料汇编外,《申报》《大公报》《盛京时报》等也留下大量纪实性史料。此外,民间史家也留下著述,其中比较专门的有陈垣先生的《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始末》、杜山佳的《万国防疫会记》等著述。 此后的很长时间里,在史学的视域范围内关于此次会议的内容很少有人涉及。只是由于近年来非典及各种大规模瘟疫的流行,引发了人们对于历史上瘟疫的关注,才使发生在清末东北地区的此次特大鼠疫灾难亦随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从而与此相关的“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也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1)。本文利用新挖掘的档案资料,拟就万国鼠疫研究会召开的背景、筹备过程、会议讨论的内容和历史意义等作一考察。 一 国际会议的举行 1911年4月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的召开,首先应归因于1910年10月25日发生于满洲里,随后逐渐蔓延于东北全境,波及关内许多地区,肆虐时间达半年之久,给中国北方地区带来了巨大灾难的东北大鼠疫(1)。此次鼠疫虽然在清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督导和中外防疫专家的密切配合下很快扑灭,但是它的结果却造成了近6万人死亡和无数财富的损失,甚至还招致了部分防疫主权的丧失。由于朝野在应对鼠疫灾难的防控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传统的防疫手段难以应付如此大规模的瘟疫灾难,故在经历了鼠疫灾难的巨创深痛之后,清政府决定召开国际会议,“闻枢府商议,拟于本年三月初五日在奉天省城开万国防疫大会。曾经知照各国,请届时特派医学博士代表来华会议。一切其宗旨,以研究疫症之性质及各种防御医疗及善后办法。”借此向世界各国学习防疫知识、借鉴防疫经验,并利用这一平台与世界各国防疫专家就东北鼠疫流行以及世界范围内鼠疫的流行病理学及其防疫等内容进行交流研讨,为今后的瘟疫防控创造条件。 此会由清政府倡议召开并主办,不仅见于公开的文献中,从记载当时清政府的往来公文档案和报纸报道中亦可以判定,“复允东三省总督锡良之请,设会于奉天。知照各国政府,遴派医学与会,研究传疫之由,并筹拟防疗扑灭之方法。……各国得我政府照会后,先后派医到奉。”“谕军机大臣等,电寄锡良,东三省时疫流行,前经外务部照会各国选派医生前往奉天,定于三月初五日开会研究。所有会中筹备接待事宜,甚关紧要,著东三省总督,会同外务部,妥速布置,并派施肇基,届期赴奉莅会。”清政府不仅批准了东三省总督锡良关于召开万国鼠疫研究大会的请求,而且为了召开此次国际防疫大会,清政府还专门召开御前会议进行讨论,并且派遣外务部官员施肇基亲自到奉天,与东三省总督锡良商讨落实国际会议的相关方案。“万国鼠疫研究会”是由中国中央政府倡议召开、由华人伍连德博士作为大会主席,并在中国土地上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更由于汉语成为此次大会的会议语言,使得这次会议更具有中国式的象征意义。 正因如此,清政府各级官员对于筹办此次国际会议非常重视,均将其看成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件大事。具体表现在落实国际大会的场地和经费,协调各部门关系,搜集防疫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困难和技术问题,邀请各国专家参加会议及落实具体接待工作相关事宜等方面。 征诸史料,当时东北地方各职能部门之间就召开国际大会的场地等相关问题,已进行了充分的协商:“顷奉督宪发交外务部来函,以将来西医开会地区定在奉天,拟先觅房屋一所。西医来者约二十人左右,会晤室、化学房最为重要,而化学房尤当距会晤室相近等因。查三月初旬,各国医员来奉开会研究一事,昨蒙台在贵医院,会晤室、化学房二处即在贵医院内设备,不知该室大小若何,能否容二十人用,特函陈,即希查照办理。如果房屋不敷,其在小河沿就近之惠工场房屋拟可借用。如何之处尚祈酌夺,示復为荷。专此,即颂。台祺交涉司韩啟。”奉天交涉司庶务科回电称:“顷接来谕,敬悉一切所言。外务部来函西医开会地区,敝院因癘疫之故,住院病人较少,现有合式(适)之房屋能容二十余会晤。及考查病原房,亦即在敝院设备。再有绅民种浆一事及由上海购买药浆,敝处均如命照办。专此,敬覆。顺请钧安。正月二十三日。司督阁啟。”同时还致电清政府外务部施肇基,请其确定开会地点,内称:“外务部丞堂施植兄鉴,三月初五各医在奉会议,昨与小河沿司大夫商及,司请在彼医院内会晤。其化学室,据云光线亦皆足用,各医住处拟即指定城内两西国饭店,未知尊意如何?”“现距会期已近,已在小河沿设备一切作为会议及住所。”经过多次协商,最后开会地点确定在奉天小河沿惠工公司陈列室内,住处则定在“城内两西国饭店”。 鉴于“此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