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立穴位知识的理解
1 阿是穴的临床应用和病理性质
针灸有三种类型。一个是经典孔,另一个是奇孔,第三个是阿尔斯孔。经穴指有经络所属, 有明确的解剖位置。经外奇穴多数没有所属经络, 但是, 位置较为明确, 通常是指治疗作用较为显著功效独特的部位。阿是穴与前两者不同, 又叫天应穴、奇穴、奇腧、别穴、扪当穴、畦穴、痛腧、不定穴等, 其穴位随病变而出没, 位置飘忽不定。关于阿是穴的命名和定位古人论述很多, 如《千金要方》:吴蜀多行灸法, 有阿是之法, 言人有病痛, 即令捏其上, 若里当其处, 不问孔穴, 即得便快成痛处, 即云阿是, 灸刺皆验, 故曰阿是穴。其实, 阿, 就是啊, 是语气词;是, 则是病人对医生触按时, 手所触及位置的肯定, 表示已经感觉到触按的疼痛和按压时病变部位的轻松。
在临床上, 所谓阿是穴, 就是指内脏和器官组织病变在体表的反应点,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诸如有自觉痛感、麻木、发热、怕冷, 有触按疼痛、舒适、痠楚、放射, 有形态改变、皮肤脱屑、充血、皮下异常结节、组织凹陷、松弛等等。但其中按压疼痛痠楚或按压舒适较为多见, 如《素问》之:疾按之, 应手如痛, 刺之。及, 切之坚痛, 如筋者灸之, 之谓也。《灵枢》也有以手按之, 快然乃刺之的记载。从以往的记载来看, 阿是穴的出现有深浅层次上的差别, 有的感觉在表面, 有的则感觉在深处。临床上确是如此, 有的表皮浅层出现变化, 发红、变白、脱屑、皮肤接触疼痛等, 而多数的“阿是”感觉表现在深部结构上, 像结节、凹陷、疼痛、痠楚、放松、放散等等。阿是穴的出现, 一般多分布在病灶附近, 如关节病变:肩周炎、挫伤时, 则在相应的关节周围出现疼痛的敏感点、压痛点。内脏病变时, 阿是穴一般出现在脏器在胸腹和腰背的投影部位, 如心脏病时出现胸骨附近疼痛以及在乳头外上方、第四、五胸椎附近出现压痛;胃炎、胃溃疡则在剑突骨下方疼痛和第九胸椎附近出现压痛;胆囊炎、胆石症可在右上腹肋缘处出现压痛, 以及阑尾炎的麦氏点等都可以作为阿是穴。也有一些阿是穴和病变部位相隔较远, 如有的头痛可在肩、颈、甚至背部找到阿是穴。
正确地定位阿是穴, 需要医生和病人的密切配合, 同时医生需要有熟练的望、触技巧。因为, 病性有虚实, 病气有浅深, 不能刻板地遵循以痛为腧的选取阿是穴的原则。阿是穴在临床上应用很广, 特别是治疗一些内脏疼痛疾患效果显著。另外, 应用于外科的挑治, 软组织损伤的封闭, 还有推拿治疗, 阿是穴常被作为重要的治疗点和部位。由于阿是穴的定位特征, 通过寻找阿是穴不但可协助临床诊断前对病情病位的推测, 而且对于帮助确诊也具有重要意义。
2 针刺前低穴,并注意使用“不”的位置
不容穴隶属于足阳明胃经, 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无别名。《会元针灸学》说:不容者, 在隔微下, 澄胃之气满, 不容浊气熏蒸五脏也, 故名不容。《经穴治病明理》中亦谈及名释, 其所作的解释较为合乎道理:不, 有否定的意思, 容, 有收纳的含义, 穴属胃经, 适当胃脘处;不容是形容水谷至此已满, 再不能容纳水谷;针此可使水谷消化, 使之容纳食物, 因名不容。也有人出书解释不容之名含义, 但意思基本相同, 因不伤大雅, 此处就不想追其论说的谁先谁后了。我们说穴位的命名最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左右, 一是所处的解剖位置, 二就是其功效特征。不容穴名的内涵是两者兼有之, 而且后者占的比重较大。因为, 不容穴下方的一个穴位就是承满穴, 参考思之, 本穴的功效当是以治疗脾胃功能异常, 胃、食道病变导致食不下、呕吐、反胃等病症较为擅长, 或者说, 就是胃的受纳失常。
不容穴在上腹部, 距脐中上6寸, 旁开前正中线2寸。古书记载的说法稍有差异, 如《十四经发挥》:在幽门旁开相去一寸五分。而医学入门、针灸大成、针灸聚英等认为:在幽门旁开各一寸五分, 去任脉三寸。日本一些针灸家, 多倾向认为:在第八肋软骨尖下部, 如山崎氏等。现代一般是遵循《针灸甲乙经》的在幽门旁开一寸五分, 去任脉二寸来确定不容的位置。本穴直刺时, 针所经过的组织依次是皮肤、皮下组织、肋间神经前皮支、胸腹壁静脉、腹直肌和其前后肌鞘、第七肋间神经、腹横肌以及肋间动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 因为穴位垂直深刺透过腹壁就是腹腔内脏, 肝脾肿大尤当注意。
《针灸甲乙经》载不容穴为足阳明脉气所发, 因此, 不容穴能治疗脾胃疾患的腹胀、胃痛、呕吐、食欲不振、呕血等, 如《针灸铜人》:治腹满, 癖不嗜食, 腹虚鸣, 呕吐, ……。《类经图翼》:腹满痃癖, ……。《腧穴学》:主治胃痛。《新针灸学》:治疗腹痛、胃扩张等。
从古代文献的收载来看, 不容穴似以治疗痛证见长, 上可治肩痛、心痛、胸痛;中可治疗胁痛、胃痛、腹痛;下可治腰痛。如《针灸甲乙经》:呕血肩息, 胁下痛, 口干心痛与背相引, 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