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国在中东的宗教与财产问题
作为犹太、基督教和伊斯兰的圣地,撒马利亚和西亚不仅是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焦点,也是历史上以宗教名义渗透中原的地方。俄国是何时以何种方式进入中东地区的?这个问题是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中绕不开的问题。中国学术界传统上以公元17世纪晚期,彼得大帝推行向黑海沿岸扩张的政策为俄国进入中东的起点,进入方式是直接的武力扩张。俄国学术界一度也持这种观点。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东正教在俄国复兴,俄国一部分学者开始将注意力投向耶路撒冷,强调早在11世纪初俄国就以宗教的方式进入中东的心脏地区。俄国学者遂开始研究这一时段俄国在中东的活动,并有论文发表;1但研究较为零散,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专题。在中国,中东关系史研究领域目前还未注意到这一动向。本文就耶路撒冷俄国财产的起源、变迁及影响展开分析,基本梳理出俄国进入耶路撒冷的时间与方式。1847年,俄国向耶路撒冷派驻了东正教使团,并于1850年代建设房产,从1860年代开始购置地产,形成了俄国在耶路撒冷的宗教存在和财产存在。这种宗教存在和财产存在实质上是俄国在中东的政治存在的形式之一。这种存在一直延续至今,深刻地影响着俄国与中东的国际关系,并将在未来继续发挥作用。
一、 风险一:资金上的促进
俄国进入中东的最初原因完全出于扩张的政治需要。公元10世纪初,基辅罗斯兴起时,为争夺通往黑海的商路,与拜占庭帝国开始发生冲突,并日益表现出强势。公元907年,罗斯大公奥列格率军沿黑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进攻君士坦丁堡,迫使拜占庭帝国签订协议,同意给予罗斯商人免缴贸易税的特权,条件是罗斯人为拜占庭帝国对外征战时提供援兵。2此后,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直至罗斯人帮助拜占庭帝国在反击小亚细亚军队叛乱和保加利亚人的入侵中取得胜利后,拜占庭帝国同意将安娜公主嫁给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两国结盟。与此同时,弗拉基米尔为了能够统一基辅罗斯周边多神教的斯拉夫诸公国,决定接受一神教的基督教,以加强基辅罗斯的凝聚力。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下令基辅罗斯公国全体居民受洗,罗斯人由此进入基督教世界。可见,俄罗斯人是在国家政权力量的强制下整体性接受基督教的。这种宗教植入方式决定了教会对国家政权的依附性质,使俄罗斯东正教会始终是国家政权的工具。接受基督教不仅使俄罗斯增添了内部凝聚力,而且还增加了对外扩张的借口,从此以后,保护境外东正教徒就成了俄罗斯介入别国事务冠冕堂皇的理由。1001年,弗拉基米尔大公派出第一个使团访问圣地耶路撒冷。此后经过近百年的时间,当十字军从穆斯林手中夺得耶路撒冷后,罗斯人也出现在圣地“朝圣”的人群中。通过最初与圣地的交往,罗斯人掌握了巴勒斯坦修道院和教堂在祈祷、圣餐、禁欲方面的经验。
基督教于1054年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希腊语东部教区和以罗马为中心的拉丁语西部教区后,基辅罗斯归属于东部教区,与拜占庭帝国维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友好关系。在这期间,基辅罗斯瓦解,在反击蒙古人入侵过程中崛起的莫斯科公国致力于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于1326年将罗斯教会总部从弗拉基米尔城迁到莫斯科。此后,莫斯科成为都主教的驻地、罗斯的宗教中心。当时,拜占庭帝国有四个大教区,即:君士坦丁堡教区、亚历山大里亚教区、安提阿教区、耶路撒冷教区。莫斯科公国由君士坦丁堡教区牧首公署任命都主教,莫斯科大公提出的人选只能作为教会领导的候补人选,莫斯科大公不想忍受这种从属关系。适逢拜占庭帝国从马其顿王朝末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莫斯科大公便寻求争取本国教会的独立地位。1439年,基督教会在意大利中部城市佛罗伦萨召开宗教会议,讨论解决东方教会和西方教会和解及确立教皇首席地位问题。由君士坦丁堡教区牧首委派的莫斯科都主教、希腊人伊西多尔参加了会议,他以莫斯科教会的名义签署了两教合并的协议。伊西多尔回到莫斯科后,向大公瓦西里·耶维奇陈述此次宗教会议协议的签署就意味着东正教教会和天主教教会合一,东正教会承认罗马教皇为“基督在世代表”,具有全权地位。瓦西里·耶维奇听后大怒,斥责伊西多尔是“拉丁教的魔鬼”,声称同西方教会和好并恢复关系背离了正统教义。随即下令将伊西多尔都主教撤职查办,逮捕入狱。1448年,在莫斯科召开了地方各主教会议,会议谴责了佛罗伦萨宗教会议协议,正式解除了由君士坦丁堡教区牧首公署任命的都主教伊西多尔,自行选出俄罗斯人约纳担任都主教,并冠以“莫斯科和全俄都主教”之称。3自此,莫斯科教会对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教区牧首公署的依附地位宣告结束。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拜占庭帝国灭亡,东正教世界各东方国家先后建立自主教会。莫斯科公国在伊凡三世统治下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民族国家,莫斯科不再是公国的中心,而成为国家的首都,伊凡三世也从大公变成了“全罗斯的国君”。马克思对此曾作过评价,他说: “惊惶的欧洲,当伊凡在位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