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磁灶古窑调查.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泉州磁灶古窑调查 磁灶位于泉州西南部,距泉州区约16公里。它属于晋江县的一个直辖市。有梅溪自西北向东流经,构成五坞十八曲的地势。在傍溪的小山坡上,古窑址历历可数,瓷片、窑具,比比皆是。磁灶也因传统烧制陶瓷器而得名。自此,舟楫可直达晋江,入泉州湾而泛洋,产品运输具有便捷的水陆交通。境内多山丘,盛产陶瓷土,历经采掘,遗迹累累,有的已成池塘。最著名的是大埔溪东山(亦称瓷土山),范围180×300平方米,因取土而呈数十条壕沟或地道。近期我们和刘志成同志到磁灶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发现古窑址26处(图一),对其中的溪口山、蜘蛛山、土尾庵、童子山一号窑还进行了局部试掘,共采集标本937件。现将试掘和采集的各个时期的标本作一介绍。 一、 盘腹带薄带砂垫饼图2 一处。位于下官路大队双溪口小山坡上,东北面临梅溪支流的叉口处,遗物散布范围约3600平方米,窑址因造田破坏严重,地面上的瓷片很少,只有田埂上一处堆积厚约0.8米。我们选择试掘3×4平方米的范围,共采集标本105件。下层的器物有盘口壶、盘等。从器型特征看,这个窑址可早到南朝晚期,至唐代仍延续烧制。采集的标本有: 盘9件。敛口,浅腹,平底,施青绿釉,有流聚现象。口径11.5—14.7、高3.3—4厘米(图二,3)。 盘口壶13件。盘口,两系,平底,施青绿釉,有釉滴。口径14.8—15.9,高27.5厘米(图二,1)。 缽32件。有敛口内卷沿及直口二种,均平底,施青绿釉,厚薄不匀。口径13—38.2,高6—22厘米(图二,2)。 罐18件。均口沿残片,一种直口四系;另一种敛口外撇沿,两系;少数施青绿釉。口径9.1—15.9厘米(图六,3、6)。 瓮2件,残。直口宽沿丰肩,施青釉。口径分别为15和17厘米。 灯盏2件。敞口,平底,器内附一执把,无釉。口径10.2厘米(图三,1)。 灯座1件。座顶作盏形,并有垫圈,喇叭形平底座。高16厘米(图三,9)。 生产工具: 陶垫拍1件。拍面微鼓,圆筒形把,施青釉。面径8.8厘米。 陶球1件。粗泥制、实心。直径8.9厘米。 托座15件,残。圆筒体或六支足圈形,粗泥制,壁上或底部阴刻“张金记”(图四,3)、“光”、“大”、“垅”、“天”、“人”等字样。底径9—15.1、高7.5—24.2厘米(图六,11)。 垫饼4件。圆形或三角形支钉,泥质。直径4.6—5.5厘米。 二、 研磨法 发现六处。分布在下灶大队的虎仔山、后山、老鼠石;下官路大队的后壁山、狗仔山;岭畔大队的童子山二号窑。窑址范围都不大,估计各有一条窑,因受开山造田所破坏,仅狗仔山与虎仔山有0.6—1米厚的堆积层,其余只剩地表一些零星瓷片和窑具。产品灰白胎,质地粗松厚重。共采集标本84件,均残片。 罐13件。小口,外撇沿,肩部附双系,施青釉,薄而不匀。口径8—13.2厘米(图六,6)。 瓮19件。有口沿外折和小口外撇沿四系二种,施黄褐釉。口径9—11.2厘米(图六,7、13)。 缸15件。微敛口外折沿或直口外卷沿,施褐色釉。口径24.4—46厘米(图六,4)。 缽13件。敛口,宽沿,未施釉。口径13—31厘米。 釜10件。敞口,外折沿,鼓腹,未施釉。口径30—40厘米(图六,8)。 托座1件。粗泥制,阴刻“吴”字(图五,2)。 三、 施釉织物、瓶身、盘长5.2 发现12处。分布于岭畔大队的蜘蛛山、土尾庵、童子山一号窑、山坪;磁灶大队的许山、宫仔山、顶山尾、大树威;前埔大队的曾竹山、金交椅山、溪墘山以及现属南安官桥下洋大队的斗温山。窑址多依山傍溪,堆积层较厚,如土尾庵窑的最厚堆积达4.5米,属多次堆积,窑床互有叠压。窑址范围较大,遗物较多,如曾竹山窑址有八条窑床暴露于地表,遗物散布约16,000平方米。蜘蛛山窑,童子山窑,经试掘,全系龙窑。其中童子山一号窑的窑床中段宽2米,砖砌体,有烧结面。除土尾庵、蜘蛛山窑外,其它窑烧制的器物比较单一,如:金交椅窑主要烧制执壶,溪墘山窑烧制碗,童子山一号窑烧制盆,曾竹山窑烧制小口瓶,斗温山窑烧制小口罐。共采集标本682件,产品胎骨灰白且薄,不甚细密,若瓷若陶,主要有: 军持25件。喇叭口,长颈,底部多数刻划“程家工夫”字样,肩部双龙抢珠纹或折枝花纹,有的施绿釉(图版拾,1)或黑釉(图版拾壹,2),也有素胎的(图八,1)。高9.7—15厘米。 瓶分三式:Ⅰ式,34件。喇叭口或花瓣口,平底,腹部印折枝牡丹或敷化妆土后铁绘卷云纹,少数施绿釉。口径5.7—7.2、高16.5—21.8厘米(图版玖,4)。Ⅱ式,3件。颈部有掐印堆纹,双兽首或立龙双耳,颈后附屏,未施釉。口径12厘米(图版拾,4;图一三,2、4)。Ⅲ式,5件。呈六棱形,实足内凹,瓶身印龙、凤纹,有的器表施绿釉,龙凤纹上施黄釉。口径6.3、高19.6厘米(图七,1)。 带座小瓶21件。瓶身压印莲瓣纹,四角或八角形座,少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