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陆架盆地构造演化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海陆架盆地构造演化研究 东海盆地是中新世的一个盆地,发育于克拉通底部上方。对东海陆架盆地演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生代盆地,周志武等、Okada等、俞何兴等提出了单剪模式;王国纯、黄旭灿等提出了弧后盆地模式;邓述予提出了两期大陆边缘张裂模式;孙习之等提出了伸展构造和地幔柱模式。鉴于对该区中生代盆地结构及演化的研究较少,现今已有的模式都不能完整概括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本文根据对前人成果,以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近期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阐释了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地层序列及构造属性,总结了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该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模式。 1 中部隆起带 按照新生代盆地结构,东海陆架盆地可划分为西部坳陷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坳陷带。西部坳陷带包括丽水凹陷、椒江凹陷、钱塘凹陷和昆山凹陷;中部隆起带包括观音—渔山—海礁—虎皮礁隆起、福州凹陷、闽江凹陷和彭佳屿坳陷;东部坳陷带包括钓北凹陷、西湖凹陷和福江凹陷(图1)。东、西两坳陷带主要由新生界组成,而中部隆起带则具有巨厚的中生界(图2、3、4)。因此,中部隆起带中生界研究对于解决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的盆地属性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1.1 中、下侏罗统的划分 钻井及地震资料显示,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可划分为以2个不整合面为界的3套构造层序(图2)。 下部层序:暗色碎屑岩夹数层薄煤和碳质泥岩,为陆相近?海?河?流、湖?泊?沉?积,砂?岩?为 中细粒的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含丰富的Cyathidites_klukisporites_Dictyophyllidites孢粉组合,此外还发现有中侏罗世Lotharingius velatus和Cylagelosphaera margarelii钙质超微化石。因此,根据孢粉组合和钙质超微化石,可以确定这套地层为中、下侏罗统,不排除其中包括上三叠统。 上部层序:陆相河湖相沉积。底部为砾岩或含砾砂岩、泥岩,砾石成分为安山质玄武岩;中部为砂岩、泥岩互层;上部为安山质玄武岩。在该层序中部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定名为Classopollis annulatus_Schizaeoisporit_ es_Exesipollenites tumulus组合,鉴于其中至少含13个属种的被子植物花粉,地层时代应为晚白垩世坎潘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 中部层序:河湖相砂泥岩互层,砂岩为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岩屑以富含火山碎屑为特征。未见化石,也没有测年数据,但据上、下地层判断,应为下白垩统。 王可德等将中部层序定为上侏罗统,但根据区域地层对比,笔者认为将其划归下白垩统更为合适。陈丕基指出浙闽西部缺失上侏罗统,将原认为是J3—K1的地层划入下白垩统,并认为J1 2/K1,K1/K2之间存在2个区域不整合面。盆地南部边界隆起上的YCC 1井揭示了上覆于变质岩的海陆交互相白垩系,前人据其所含钙质超微化石,认为归属下白垩统阿普第—阿尔比阶。台湾岛及台西南盆地的钻井也揭示了中生界,据其丰富的孢粉及海相化石分析,认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下部缺失,下白垩统的阿普第—阿尔比阶直接不整合上覆于中、下侏罗统。因此,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内部的2个不整合面,应与台湾岛及其邻近海域钻遇的不整合面一致,并对应于浙闽西部中生界的2个不整合面,故中部层序应属下白垩统。此外,该层序中砂岩的岩屑含量很高,且富含火山碎屑,与浙西的寿昌组特征类似,这从另一侧面说明其应为下白垩统。综上所述,东海的中生界可以划分为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等3个呈不整合接触的构造层序。 1.2 盆地构造背景及盆地发育阶段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早新生代盆地系与北美西部晚新生代盆岭省在构造格局、地貌和演化历史等方面相似或相近。岩浆岩研究显示,晚中生代浙闽沿海西部构造属性类似于美国西部的盆岭省。张之孟认为,台湾大南澳带—琉球内带—日本中央构造线构成了东亚大陆边缘晚中生代的俯冲混杂岩带。因此,推测东海陆架盆地在晚中生代位于岩浆弧与俯冲带杂岩之间,为安第斯型陆缘弧前盆地。 浙闽西部的中生代盆地为受走滑断层控制的断陷盆地,而东海中生代盆地明显不同,其中生界构造宽缓且沉积不受断层控制,显示为坳陷型沉积,在地震剖面中很难见到发育于中生代的断层(图2、3),盆地结构与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或弧前盆地相近。 按照Dickinson等的方法,将台北坳陷5口井中生界不同层系的砂岩组分投影到物源区大地构造属性判别图上,发现中、下侏罗统物源区为陆块和陆块过渡区;下白垩统物源区为岩浆弧区;上白垩统物源区多为陆块及混合区。可见,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物源,因构造背景发生变化,而具有在早、中侏罗世为克拉通物源,在早白垩世为岩浆弧物源,而在晚白垩世则变为混合物源的特征。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东海陆架中生代盆地可划分为2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早、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