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风湖泉域地下水位变化分析
该县位于河北省邯郸西部的太行山区,连接武安市和磁县。西部和西北部与山西省李城县、山西省顺县和左权县接壤。南部与河南省六安和林州市接壤。全县面积为1489km2, 地理位置:东经113°27′20″~113°58′40″, 北纬36°18′54″~36°50′21″。
1 东风湖泉区基本概况
1.1 降水量分布不均衡
涉县位于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区。多年日照时数为2600h, 无霜期为210d。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1.6mm。年内降水分配不均, 多集中于7~9月, 占全年总量的70%以上。2009年涉县境内降水量为478.2mm, 属偏枯年。
区内有清漳河和浊漳河两条主要河流, 支流、冲沟发育。清漳河由西北向东南蜿蜒贯穿全县, 浊漳河在本县南部由西南向东流过, 两条河于合漳乡汇合为漳河, 经太仓流出县区。刘家庄水文站测得清漳河2009年径流量为0.2247×108m3。
1.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泄漏区
东风湖泉域总面积2674km2, 涉县境内分布面积为607km2, 碳酸盐岩分布面积181.3km2。东风湖泉域涉县部分为一相对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南部边界以涉县断裂和响堂铺断层为阻水边界, 东界以涉县断裂和符山岩体为阻水边界, 北界为圣寺陀—石峰—窟窿山地表分水岭, 即地下水分水岭, 西界为给水边界。
地下水的补给区主要在涉县西北部, 包括椿树岭—河南店—上清凉—西岗—台村—井店一线以西灰岩广泛出露的山区。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其补给方式有大气降水面状入渗补给, 河流及人工渠道线状渗漏补给。且以前者为主, 后者次之。
东风湖泉域岩溶裂隙地下水的径流主要受地形、构造及排泄条件的制约。径流带位于涉县大断裂西侧的偏店—井店—南岗—东风湖泉强径流带;响堂铺—神头—东风湖泉强径流带。径流带主要受涉县大断裂带阻水断面控制, 呈纵向条带状;同时与北西向断裂构造相互穿插, 形成网状径流, 地下水流向自东北、西北向东南、南方向流动。在垂向上强径流带发育于高程300m以上地段, 中径流带发育于高程300~150m地段, 弱径流带发育于高程150~0m地段。近来由于在更乐—南岗—下庄—井店一带大量集中开采地下水, 形成了人为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 漏斗中心位于天津铁厂Ⅱ-4号井处, 大量的开采地下水, 改变了局部地下水的自然流场。
本区在天然状态下是以集中泉群排泄。泉群出露标高421~423m。泉群多年平均流量3.784m3/s, 泉群流量的总体趋势是随人工开采量的逐渐增加, 而逐渐减少。排泄区位于东风湖泉出露地带, 即地质构造上的北北东向的涉县大断裂与北西向背斜的末端的反接复合部位。该处断裂的下盘长城系大红峪长城石英砂岩夹砂页岩, 形成阻水墙, 使泉域内地下水一部分由河床第四系堆积的卵砾以潜流的形式向下游排去, 剩余部分以明流向下游排泄。
2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本区岩溶裂隙地下水水位受补给和排泄条件的控制, 在天然状态下泉排占绝对优势, 地下水动态属典型的气象型, 影响地下水水位动态主要因素为大气降水, 人工因素次之。20世纪80年代以后, 随着人工开采量的逐年增加, 加之大气降水逐年减少, 人工开采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也逐年增大,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工开采量的急剧增加, 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日趋明显。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因素也变为大气降水、人工开采并重。
从涉县地下水长期监测资料分析, 该区动态变化受大气降水, 人工开采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衰减性和滞后性。
2.1 全年降水、水质、年增长期
本区地下水动态的周期性变化, 随大气降水的变化, 每10a为1个大周期, 每年为1个小周期。地下水水位、泉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降水量大, 水位升值大, 泉流量大, 年变幅也大;降水量小, 水位升值小, 泉流量小, 年变幅也小。具有集中补给, 长期消耗, 周而复始的特点。
2.1.1 水年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每13~14a为一大周期, 20世纪80年代以前, 受人工开采影响较小, 丰水年地下水位迅速升高, 泉流量迅速增大, 丰水年过后地下水水位持续缓慢下降, 泉流理缓慢减小, 直至下一个丰水年。期间丰水年对动态的影响大约可持续2a。自20世纪80年代起, 尤其是1992年以后, 县域经济高速发展, 工农业开采量急剧增加, 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日益明显, 地下水动态随大气降水的周期性波动也因人工开采的影响而呈现了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不同的特点。总体上依然表现为, 丰水年水位回升, 泉流量迅速增大, 丰水年过后水位依然持续缓慢下降, 直至下一个丰水年。但是泉流量受人工开采的影响逐渐呈衰减的趋势, 丰水年恢复不到天然状态下的流量。地下水补给区受人工开采的影响不明显, 但在长年大量稳定开采区, 除丰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