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VIP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应追溯至(  )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商代受中原以外文明的影响,在农业作物中,出现了南方的稻与西方的麦;在建筑方法上,把南方的木结构与中原的夯土技术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流。这体现了(  ) A.集权促进文明交流 B.早期国家已经形成 C.商代文明影响广泛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3.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  ) A.西厢房 B.东厢房 C.南向北房 D.北向南房 4.《信陵君窃符救赵》记载:“公子从车驾,虚左,自迎夷门候生。”信陵君“虚左”说明了(  ) A.古人有虚左待宾的习俗 B.古人有左边上车的习俗 C.古人乘车时以右为尊 D.古代驾车的人在下边 5.据《左传》里边讲“使华臣具正徒”,“使华阅讨右官”,华阅为华元之嫡长子为大宗,华臣为小宗。这种现象集中体现了春秋时期(  ) A.贵族政治逐渐向官僚政治转变 B.权力异化冲击宗族血缘关系 C.宗法关系的亲疏决定等级贵贱 D.分封制的实施稳定政治秩序 6.据史料记载,商王武丁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为相进行改革,把祭祀权集中于商王,派遣妇好多次征伐周边一些方国、部族,从而确保商的优势地位。史称“武丁中兴”。这说明当时(  ) A.王权有较高支配力 B.官僚政治初步建立 C.社会观念多元开放 D.方国联盟名存实亡 7.“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内外服制 8.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青铜剑,出土于内蒙古,大约属于商代早期。到商代晚期,长城一线及以北地区,青铜剑分布范围更广泛,且都呈现出北方草原民族的文化属性。中原地区直到商代晚期的殷墟遗址中,才出现少量青铜剑,形制非常接近北方地区的青铜短剑。材料可用来说明(  ) A.商代冶铜技术源于北方草原文明 B.商代深受北方游牧民族军事压迫 C.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中原与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状况 9.李时珍日:“古者以粟为泰、稷、粱、称之总称。”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0.史学家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文中的“制度”包括(  )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郡县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1.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盂、敞口觚、高柄豆,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知,该时期(  ) A.已出现跨区域文化交流 B.呈现了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C.南北文化发展渐趋一致 D.古蜀地区积极学习中原文化 12.西周至春秋时期,“公”主要指国君、祖宗,“私”主要指卿大夫,“公”“私”的价值色彩不浓;到战国时期,“公”则主要指国君和朝廷,以及公平、公正之义,“私”则主要指百官和普通民众,以及私心、私欲等。“公”“私”的指向和价值内涵的变化反映了(  ) A.儒家观念影响增大 B.汉字含义日渐丰富 C.君主专制逐渐确立 D.宗法分封日趋瓦解 13.《诗经》中有记载:“载芟除草”载柞(砍树),其耕泽泽。干耦其耘,徂隰哇地)徂畛(坡田)。…为酒为醴,蒸畀祖妣,以洽百礼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简单落后的耕作方式??②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 ③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④南方地域特色和神话色彩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15.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材料中西周“‘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16.宗法制与宗族管理。 材料一??在借鉴夏商以方国、部落为主的统治体制弊端的基础上,西周采取大量分封同姓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