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卫论治不寐
所谓的“失眠”是指不能经常获得正常睡眠。你的症状是不同的。最轻的是睡眠困难或睡眠不舒服。当你醒来时,你不能睡觉。严重的情况可以在夜间入睡。本证古已常见,称之为“不得卧”,或“不得眠”、“目不瞑”等。
中医学认为“天人合一”,天有昼夜,人有寤寐。《灵枢·大惑论》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故又有“卫阳”之称。人的寤寐,主要依靠卫气充身而司开合的功能起作用。卫气白天通过经络主要循行于人体的体表三阳经,依次为太阳、少阳、阳明,则目开而寤,夜行于体内的三阴经而入五脏,依次为肾、心、肺、肝、脾,则目合而寐。《灵枢·大惑论》又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这句话可谓是对不寐病机的总概括,不论外感六淫,还是内伤诸因,而致脏腑气血失调,经络涩滞,使卫气出入运动失常,开合失司,则出现睡眠失常之患。临床上通过发汗、和解、清下等法治疗不寐,收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1 汗出当风证
汗出当风,或久处潮湿,每致外受风寒之邪,若其邪着于肌表,风湿相搏,营卫受阻,经络涩滞,昼则卫行不畅,故人多困乏,精力不足;夜则“独行其外”,故辗转反侧,难以入寐,卫气与邪相争,故见头痛头重,一身酸痛,微恶风寒,苔白脉浮等太阳表证,《金匮要略》云:“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治以祛风胜湿,发汗解表,使邪从微汗而解,则卫气可“司开合”,不寐自除。
例1:患者男,20岁,2005年4月2日初诊,患者寐浅易醒月余,屡次延医用药,曾服养血安神片、安定等效果不佳而来诊,自述1个月来经常出现头痛头重,周身酸痛,入夜尤甚,辗转不适,迟难入睡,神倦,微恶风寒,舌质淡红,苔白而润,脉浮,详问之,1月前有汗出当风的病史。此乃感受风湿之邪,郁遏卫阳,卫道不通所致,治宜祛风胜湿,以和营卫,方拟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0 g,独活10 g,蔓荆子10 g,防风6 g,葛根20 g,川芎10 g,柴胡10 g,炙甘草10 g,生姜3片,大枣3枚,3剂水煎服,诸症息除。
2 诊断以“不得卧”而属少阳证
少阳病系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之证,为伤寒或中风,邪传半表半里,正邪分争的典型表现,正气有强弱,邪气有盛衰,邪虽在少阳,其证情表现亦轻重缓急有别。患者或以寒热往来为主述,或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为最不适,或仅以胸中烦而寐浅为苦衷,或上述诸症一应俱全的典型少阳症,故而《伤寒论》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意在要求医者详审病因,准确辨证,笔者凡遇“不得卧”而属少阳证者,拟小柴胡汤加减和解之,每每奏效。
例2:患者女,41岁,2006年4月20日初诊,患者昼则神疲,夜不能合目5 d,起病前半月因患感冒,发热,全身酸痛,咽痛,曾用青霉素及安痛定肌肉注射,病情明显好转,但夜不能寐,神疲而困,头晕而空,口苦,心烦,舌苔薄白,脉弦数,此为太阳证罢,邪入少阳,卫气不得入阴之故。治宜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 g,黄芩10 g,半夏10 g,甘草10 g,党参20 g,陈皮10 g,生姜3片,大枣2枚,4剂水煎服而愈。
3 小承气汤、清下安
足阳明属胃经,胃的功能主受纳,和降为顺,若邪犯阳明或饮食伤胃,胃失和降,亦可导致卫气逆而不得卧。《素问·逆调论》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治法上采取降逆和胃。笔者对服用膏粱厚味之品,导致不得安卧者,以清下法,采用小承气汤方加减,取效甚捷。
例3:患者男,21岁,2008年5月8日初诊,患者素体健壮,寝食皆安,假期同学聚会食鱼肉甚多,是夜伊始,浅寐易醒,不几日精力渐乏,烦躁不宁而来诊。头晕肢倦,腹满,口干苦,纳少,大便滞而不爽,小溲黄赤,舌质偏红,舌苔略黄厚,脉滑涩,此乃过服甘温厚腻,壅遏阳明,胃失和降,卫气因逆之故,治宜清下阳明,荡涤壅滞,方选小承气汤加味:大黄20 g,厚朴10 g,枳实10 g,焦山楂15 g,莱菔子15 g,2剂,嘱其药后得下利稀水而止。患者药毕告曰,服药至两剂泻下稀臭如水,顿觉身轻神怡。是夜酣睡如常。
4 “气留于阳,不得入于阴,则而不卧”
不寐是常见病,三阳是指太阳、少阳、阳明。卫气司开合,主寤寐,其日行于阳(体表),夜行于阴(体内),出于阳则目开而寤,出于阴则目合而寐,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卫气日出于阳,主要循行于三阳,若邪气壅滞,卫气留于阳,不得入于阴,则寤而不寐。邪气留滞三阳所致不寐,即使其邪气衰少,临床症状不典型,但必伴有相应的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故可依仲景《伤寒论》法,或用汗解,或用和解,或用清解攻下,在于医者辨证准确,故不寐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