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斗信仰在中国古代的传播与影响
据中国古代人们说,北斗是宇宙进化的中心,主要任务是万物的生死,具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古人认为北斗藏布元气、生杀万物的观念对中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医的许多理论、实践皆与此种观念有关。由此可见, 我国古代的北斗信仰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中国古代的七星信仰
1.1 星悬朗,七重金观
北斗即北斗星, 据《史记》引《春秋运斗枢》云“第一天枢, 第二旋, 第三玑, 第四权, 第五衡, 第六开阳, 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 第五至第七为标 (杓) , 合而为斗”。即今日所称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七颗星。先民把它们联系起来想象为舀酒的器具, 即斗, 故称北斗星。然而, 北斗在上古可能包括更多星数, 位置、形状与现在不同。中医文献中就保留有北斗九星的古老说法, 《素问》“九星悬朗, 七曜周旋”。王冰注曰“上古九星悬朗, 五运齐宣, 中古标星藏匿, 故计星之见者七焉”。竺可桢认为“距今三千六百年以迄六千年前包括左右枢为北极星时代在内, 在黄河流域之纬度, 此北斗九星, 可以常见不隐, 终年照耀地平线上”。北斗在上古为九星, 后因岁差, 有两颗星隐匿不见, 北斗七星一说遂流行。由于北斗星的斗柄随着不同的季节而转移, 看起来整个天体都是围绕着它和北极星而转动的, 因此先民便通过观察其位置变化来辨别季节。另外北斗在上古时代曾与天极十分靠近, 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从黄河流域一带观测, 北斗离北极很近, 终年常显不隐, 是当时人们观象授时的重要标准星, 观斗杓所指以定节候, 十分方便明了。现存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则记述了对初昏斗柄的观测以定时节“正月初昏……斗柄悬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等。《鹖冠子·环流》则记载得更为清晰明了, 谓“斗柄东指, 天下皆春;斗柄南指, 天下皆夏;斗柄西指, 天下皆秋;斗柄北指, 天下皆冬”《淮南子·天文训》云“斗杓为小岁, 正月建寅, 月从左行十二辰……帝张思维, 运之以斗, 月徙一辰, 复反其所。正月指寅, 十二月指丑, 一岁而匝, 终而复始”。正是因为北斗星在“观象授时”中的重要作用, 使其与古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从而才成为了古人顶礼膜拜的对象。
1.2 斗司机地位的变化
先民将北斗与北极星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 称为“斗极”, 化生天地之元气皆聚于北斗之中, 北斗按八节布藏生气, 万物生息繁衍皆与此元气相关, 故又称之为“元斗”。周秦时代的宇宙论中非常注重北斗元气的生化万物的作用。斗极处于星空旋转运动的中心, 群星围绕其周围而旋转不休, 因此古人认为北斗是整个宇宙的主宰。“斗斟酌元气, 运平四时” (《后汉书·李固传》) 。所以古人以北斗斗杓周旋四个指向来厘定季节, 因此把北斗视为天地秩序的制定者,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似乎都随北斗的指向变化而来临。这主要是古人通过北斗的运动情况判断斗中元气的开闭收放。随着阴阳学说的兴起, 古人又将斗杓的运动变化解释万物的阴阳消长:“日冬至则斗北中绳, 阴气极, 阳气萌, 故曰冬至为德。日夏至则斗南中绳, 阳气极, 阴气萌, 故曰夏至为刑。阴气极则北至北极, 下至黄泉, 故不可以凿地穿井。万物闭藏, 蛰虫首穴, 故曰德在室。阳气极则南至南极, 上至朱天, 故不可以夷丘上屋。万物蕃息, 五谷兆长, 故曰德在野” (《淮南子·天文训》) 。“斗为帝车, 运于中央, 临制四乡。分阴阳, 建四时, 均五行, 移节度, 定诸纪, 皆系于斗”。所以古人相信北斗的斗杓在不同节候的指向能够指示出世间阴气与阳气变化的状态, 从而决定世间万物的兴衰生死。可见古人认为北斗是天地万物化生的中心, 而进一步将这种观念推衍为一种以北斗为中心的盖天说宇宙论, 并将这种宇宙论模式运用于解释自然、政治、军事、社会甚至是人的福禄祸害、寿夭刚柔等的变化, 这种以北斗为万物化生中心的宇宙论模式深刻地影响了古代的思想文化。对中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北星信仰对中医学的影响
2.1 虚而偏中于邪
中医学认为“风为百病之长”, 风是导致疾病产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黄帝内经》详细列述了八种可以致病之风的名称及其致病的症状, 如《灵枢·九宫八风》载“是故太一入徙立于中宫, 乃朝八风, 以占吉凶也。风从南方来, 名曰大弱风, 其伤人也, 内舍于心……风从西南方来, 名曰谋风, 其伤人也, 内舍于脾……风从西方来, 名曰刚风, 其伤人也, 内舍于肺……风从西北方来, 名曰折风, 其伤人也, 内舍于小肠……风从北方来, 名曰大刚风, 其伤人也, 内舍于肾……风从东北方来, 名曰凶风, 其伤人也, 内舍于大肠……风从东方来, 名曰婴儿风, 其伤人也, 内舍于肝……风从东南方来, 名曰弱风, 其伤人也, 内舍于胃……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