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艾灸技术操作;定 义;艾灸疗法作用;艾灸疗法分类 ;常用灸法操作 ;常用灸法操作 ;艾条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熏灸。;温和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0.5—1寸许熏灸。;雀啄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如鸟啄食上下移动熏灸。;盘旋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反复旋转熏灸。;温针灸: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3厘米艾条施灸,至艾绒烧完为止。;艾炷分为大、中、小三种,小者如麦粒,中者如半个枣核,大者如蒜头。
施灸壮数大小、数量可根据病性、病势、体质、年纪及治疗部位而定。
在肌肉浅薄处宜小壮少灸,在肌肉深厚处宜大壮多灸;
久病体虚者宜小艾炷,新病体壮者宜大艾炷。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先灸阳部,后灸阴部,
先背部、后胸腹、
先头身、后四肢。;①灸治适应范围一般以虚证、寒证、阴证为主。
凡属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
②施灸或温针时应避免艾绒脱落烧损皮肤和衣物。;③颜面五官、阴部和有大血管部位不宜施用直接灸;
④关节活动处不宜化脓灸。
⑤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⑥对神昏、感觉迟钝患者,不可灸过量,要避免烫伤。;(一)感冒
感冒常由外感风寒,客于肺卫,
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
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
等为主要临床体现。
可按照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
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进行诊断。本病相称于西医普
通感冒病。
治 则:疏风解表散寒。常用悬
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
风池: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2、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气虚加足三里;身痛力大杼;腹痛、腹泻加神阙。
3、悬灸法:将点燃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用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至痊愈。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薄片。中间
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
放置于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
可将姜片烧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
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
灸5—7壮。每次选用3—4穴,每日1次,至
痊愈。
;面瘫常由风寒外袭,入中面部经络,以一侧面部肌肉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为主要临床体现,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
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本病相称于西医周围性面瘫。
治 则:疏风通络,行气活血。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
翳风: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颊车: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地仓:位于人体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合谷:同前。
阳白:位于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2、配穴:风邪胜者加灸太阳、风池;气虚者加灸足三里。
3、悬灸法:将点燃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用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7~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一4厘
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薄片,中间以针刺数
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
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
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
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用3-4穴,每日1次,5
次为1疗程。
尤其提醒:面瘫早期,应重灸翳风穴,悬灸时间
在30分钟以上为佳。面瘫恢复期,可增加悬灸神阙
穴以补益正气。面部皮肤娇嫩。应避免灼伤皮肤。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风寒。 ;泄泻病(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泄泻亦称腹泻,常由脾胃虚
弱,湿邪内盛而致,以排便次
数增多,粪便稀薄为临床体现。
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标准》进行诊断。本病相称于
西医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治 则:健脾化湿。常
用悬灸法、隔盐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
天枢:脐中旁开2寸。
足三里:犊鼻下三寸,
胫骨旁开一横指。;2、配穴:
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
湿盛者加上巨虚、阴陵泉;
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