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声导抗测试;基  本  概  念;声阻抗:指介质对声波传递的阻尼和抵抗作用
声  阻:指因摩擦和耳蜗消耗的那一部分声  
         能,贡献因素有:肌腱和韧带粘弹
         性、外淋巴液和粘膜粘滞性、狭窄
         的空气通道
声  抗:指中耳系统储存及随后反射的那一 
         部分声能,由质量声抗和劲度声抗 
         组成;影响质量声抗因素有:听骨链和外 
      淋巴液,鼓膜的质量
影响劲度声抗因素有:听骨链、韧   
声、肌腱、鼓膜、中耳密闭
      的气腔;声导纳:指介质对声波传导和接纳的
        能力
声  导:指克服摩擦阻力之后进入并
        贮存于传声介质的功能;鼓室导抗图(鼓室声导纳测试);1.不同频率探测音的鼓室导抗图;A型:峰在0 dapa(-100~50 dapa)见于正   
     常耳
B型:平坦无峰,见于中耳积液
C型:峰在-100 dapa以外,见于中耳负压
D型:切迹型,鼓膜松弛
Ad型:0 dapa处高峰,鼓膜、听骨链活动度
     过大
As型:0 dapa处低峰,听骨链活动差
E型:宽波浪型,听骨链中断
;b.接近共振区鼓室导抗图特点:
    随着探测音频率增加,质量声抗2πfMa增加,对声导纳的贡献增大,曲线呈“Λ”型或“M”型
;C、共振区:鼓室导抗图呈“M”型,质量声抗和劲度声抗相等,声导纳值及位相在峰压处急剧变化,曲线呈切迹型“M”型;d、共振上区:鼓室导抗图呈“V”型,质量声抗大于劲度声抗,质量声抗起主要作用,鼓室导抗图位相翻转180°,呈“V”型
;e、多频鼓室导抗图,可以系列观察从低
     频至共振上区鼓室导抗图的变化。;f、扫频测共振频率:依据共振频率点的移动来判断中耳系统的病变。
Za = √Ra2+( 2πfMa-s/2πf)2
   当2πfMa-s/2πf=0 时,中耳系统共振,由此知共振频率f=1/2π√S/M;2.多成分鼓室导抗图,可以分别测量声导纳各成分“Y”“B”“G”;3.多频——多成分鼓室导纳图,测量不同频率声导纳各成分的变化。适于Vanhuyse分型,主要观察声导纳曲线中的最大和最小峰和谷数目和位置;不同疾病鼓室导抗图特点;鼓室肌反射;声反射弧基本上由四级神经元组成;镫骨肌声反射
 感受器:毛细胞
 传入一级神经元:螺旋节细胞
 二级神经元:耳蜗腹核神???元
 中枢:斜方体核
 传出神经元:面神经核
 传出神经:面神经镫骨肌支
 效应器:镫骨肌
;鼓膜张肌反射:
 感 受 器:毛细胞
 传入一级:螺旋节细胞
 传入二级:耳蜗腹核神经元
 中    枢:三叉运动核
 传导神经:三叉神经下颌支
 效 应 器:鼓膜张肌;一侧声刺激可引起双侧鼓室肌反射
     镫骨肌反射阈比鼓膜张肌低,阈上10dB刺激声诱发鼓室肌反射以镫骨肌为主,阈上20dB刺激声鼓膜张肌活动;1、声反射阈;2、声反射衰减试验;      声反射在阈上10 dB持续刺激10秒,正常人引起的镫骨肌反射性收缩保持在某一水平无衰减现象;      蜗后病变,镫骨肌收缩很快衰减,通常以衰减到原始幅度一半所需时间为半衰期,短于5秒为蜗后病变指征。以0.5~1 kH阈上10 dB、20 dB二个声强测试较可靠,部分蜗后聋患者阈上20 dB衰减可(-)、而听神经瘤阈上20 dB衰减仍(+),且随刺激强度增加而缩短。
Jeger:10s 敏感性高,特异性较低
                          Olsen:5s 特异性高,敏感性低
敏感性更重要
;3、声反射潜伏期;4、声反射敏化试验;      有研究表明纯音声反射阈可以通过声反射敏化作用,使反射阈降低20~30 dB或10~20 dB。亦即在给耳一个低频反射刺激声同时或提前给予一个高频敏化刺激声(阈下2~5 dB),可使低频刺激声声反射阈降低,这种现象称声反射敏化现象,可能的解释有三;  1、单耳给双声时,声波相互之间会发生干涉,形成宽频带的刺激声,使反射阈降低。
  2、单耳给双声时,基底膜上多个部位发生共振,传入中枢信息增多,引起反射阈降低。
  3、神经系统的易化现象。
            同侧耳给声刺激,对侧耳给敏化声,     
            同样可以引起敏化现象,
         ;5、非声刺激诱发鼓室肌反射;触觉刺激(棉棒刺激同侧外耳道)      镫骨肌反射
抬 上  睑 、对 眼  眶  吹 气       鼓膜张肌反射
                                    镫骨肌反射         
;     ↗(+)引出,中耳大致正常
声刺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班社会《危险游戏我不玩》.pptx VIP
- 2025年山西运城事业单位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pdf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修与更新技术规范第5部分:通信.pdf VIP
-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理.pptx VIP
- 《食品营养学》 课件 第四章 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pdf
- 基于BIM的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系统.pdf VIP
- 护理学(专升本)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员工离职申请表(模版)(标准版).doc VIP
- 实验五___DPS统计分析操作.pptx VIP
- 《Unit 3 Lesson 3 Letters all around》(说课稿)-2024-2025学年冀教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