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2005年2月,国家森林管理局批准了杭州pee国家湿地公园的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启动了国家湿地公园示范项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联合浙江大学、浙江自然博物馆、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杭州市水文水资源监测总站等单位,共同开展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宣教保障等综合性应用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2006年起实施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专题内容“湿地公园可持续利用技术试验示范”,深入开展了有关湿地公园监测评价和生态旅游等研究。
1 近代社会次生湿地的形成与演化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城西(30°14′55″~30°16′56″N,120°02′19″~120°05′08″E),为一片地势平坦、河流纵横的水网平原,是以鱼塘为主,河港、湖漾、沼泽、墩岛相间,柿基鱼塘、桑基鱼塘、竹基鱼塘、蔗基鱼塘、菜基鱼塘等镶嵌分布的次生湿地,其中水域面积约占70%左右,是浙江省级重要湿地之一,也是杭州市区最重要的城市湿地,是杭州市宝贵的生态与文化资源。西溪湿地曾经为原生湿地,在人为的干预下,逐渐演变和不断地发展演化成为目前的次生湿地。自20世纪民国以后的近百年以来,由于战争、动乱、人为过度干预和缺乏严格保护,有着1000多年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占地面积达到60k m2的西溪湿地逐步走向衰落。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的不断扩张以及农村养殖业的蓬勃发展,西溪湿地的面积日益减少,水环境遭受严重污染,湿地生态系统进一步退化。
2.1 自然资源和环境研究
2.1.1 湿地范围和水体质量
选择不同的生境类型,根据受干扰程度选择典型区域,调查其不同季节的气象、水文状况、水环境质量(包括底泥)和土壤环境质量等,结果如下:
(1)20世纪70年代,西溪湿地的地表水质量达I I类标准,可供生活饮用。2003年,西溪湿地水体及周边的河流水体质量基本为劣V类地表水。2006年初,除朝天暮大水面以外,其他取样点总氮和氨氮都为劣V类,磷超标不明显。
(2)一期工程建成后,水体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核心区水体质量可达到地表水质量I I I~I V类标准,但周边的河流水体质量仍处在劣于V类地表水体。
(4)西溪湿地底泥表层中全氮、全磷的平均含量为0.21%和0.09%。底泥表层7种重金属C u、Z n、P b、C d、H g、A s和C 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6.3m g/k g、1 2 1.3 m g/k g、4 5.8 m g/k g、0.367m g/k g、0.223m g/k g、7.9 m g/k g和67.5m g/k g。单项污染指数(P i)从大到小为:C dC uP bZ nH gC rA s,这与土壤中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结果有所不同。
2.1.2 大型底栖无兽药及生境
根据不同生物类群的特点和调查重点,采用了不同的调查样地和样点设置,调查结果如下:
(1)西溪湿地水域有浮游植物105种(包括变种),绿藻门的种类数占全部种类的43%,位于各门之首。常见藻类大多数是一些β-多污带和α-中污带的指标种类,这标志着西溪湿地有机污染仍处于较高水平。有浮游动物135种,种类数:轮虫原生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有17种,主要为寡毛类、摇蚊及软体动物。
(2)维管束植物有包括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的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纲共计126科339属476种(变种),其中乔木76种,灌木74种(半灌木3种),木质藤本17种,草本植物307(水生草本21,蕨类9)种,草质藤本34种;栽培植物139种;外来入侵种21种。引种的国家保护植物5种:银杏、杜仲、鹅掌楸、西府海棠、水杉,本地野生保护植物3种:野大豆、野乔麦、野菱。
(3)植被以人工及半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也有自然形成的植物群落。自然植被可划分4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20个群系组和20个群系。人工半人工植被类型中,木本和草本植被类型均有11个群系。
(4)已鉴定昆虫标本有477种,分属于15目、133科、417属;土壤无脊椎动物4门9纲22目;鱼类45种,隶属6目14科35属,其中10种鱼类为人工养殖品种;两栖类1目4科10种;爬行类3目8科15种;鸟类15目41科126种,其中湿地水鸟28种,占22.2%;兽类5目7科1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8种。
2.2 冲带+湿地自然湿地
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等3个方面提出西溪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对策和措施。
一期区域植被的维护重点放在潜在植被恢复上,通过构建演替后期植物种群组成的群落,增加本地种群的比例以及自然更新能力。同时,在保育区与景区之间设置由近自然植被组成的缓冲带,保育区内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