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13课《钱塘湖春行》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docxVIP

八上语文第13课《钱塘湖春行》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钱塘湖春行》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初作《钱塘湖春行》时,尾联的内容是“我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请湖边同样观赏春景的老妪读他的诗,老婆婆读罢说:“这诗好啊,不过白沙堤不只你一人喜爱,我们杭州人都爱这堤呢,你不如把‘我爱’改为‘最爱’吧!这样,就吟出了许多人的心思了。”白居易听了惊喜得赞不绝口。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吟咏西湖的佳作。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体会诗歌不同的抒情方式。 3、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学会认识美和发现美。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河南新郑人,自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背景链接】 诗人白居易在唐穆宗长庆二年至四年(822—824)间,曾出任杭州刺史。白居易在杭州期间,兴修水利、巩固堤坝,官声极好。他自己也比较自得,在闲暇时喜欢游山玩水,西湖的白沙堤是他最喜欢的地方。长庆三年的春天,诗人写下了这首吟咏西湖早春风光、抒发欣喜闲适心情的诗。 【读音停顿】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整体把握】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表现西湖的美?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哪个阶段的景色,从哪里能看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水、云、莺、燕、花、草。 初春。 春水初涨与岸齐平;春云舒展贴近湖面;几只黄莺在向阳树上唱歌;新燕啄泥衔草忙着筑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 2、作者的行程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合作探究】 1、首联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联点题,交代游踪,点明环境,写出了早春轮廓:湖面烟雾迷蒙,水汽萦绕。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写出了什么景象? 明确: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生机盎然的景象。 3、“几处”“谁家”改为“处处”“家家”好吗?为什么? 明确:不好。“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4、“争”和“啄”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这两个动词,细致传神地刻画出了一幅早莺争着飞向朝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写出了什么景象? 明确: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蓬勃生机。 6、试品析颈联用词的妙处。 明确:“乱”字贬词褒用,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迷”,写野花让人美不胜收,应接不暇。 “浅”和“没”写春草低矮、柔嫩; “渐欲”“才能”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物之美,还包含了西湖游客众多之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尾联两句是怎样结束全诗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白沙堤的喜爱之情,但没有具体描写白沙堤的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让人向往。 8、随着脚步的移动,作者所描绘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明确:移步换景。 9、归纳主旨 明确:这首七律通过描绘早春西湖的明媚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堂检测】 1、用原文语句填空。 (1)《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一幅鸟儿在早春的阳光中嬉戏忙碌的画面。 ? (2)从植物的角度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塘湖春行》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而流连忘返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138****14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