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docxVIP

八上语文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在北京兴建了一座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六年修建, 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它已在天安门广场南端静静地矗立了60多年。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一起去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去凭吊人民英雄。 【学习目标】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2、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3、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光荣革命传统。 【作者简介】 周定舫(fǎng)(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等重大报道任务。采写及与人合写了很多优秀作品, 如《建设中的北京》《北京城里里外外》《当你们熟睡的时候》《祖国的天常蓝水常清》等。 【读音释义】 ①矗(chù)立:高耸地立着。 ②上溯(sù):从现在往以前推。 ③天堑(qiàn):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 ④逾越:超越。 ⑤瞻仰:怀着恭敬的心情仰望。 ⑥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⑦挑衅(xìn):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整体把握】 1、本文的说明对象及总体特征分别是什么? 明确: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总体特征:巍峨、雄伟、庄严。 2、找出表明作者参观路线的词语,说说作者是怎样将人民英雄纪念碑清晰地介绍给大家的。 明确:走去并越过天安门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纪念碑台阶前→踏上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瞻仰东面→转到南面(反面)→最后来到北面(正面)→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 3、划分层次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 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部分(2-10):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    第三部分(11):瞻仰后的感受。 【合作探究】 1、“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点题,点出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第2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 3、理清第4-6段介绍纪念碑的顺序。 明确: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汉白玉栏杆)──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小碑座——碑顶──大碑座。 4、第6段和第7-10段是什么关系? 明确:总分关系。 5、第7-10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空间顺序:东——南——西——北;时间顺序:即历史顺序。 6、作者介绍十幅浮雕是怎样避免行文呆板的? 明确: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介绍“销毁鸦片烟”浮雕。 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介绍“金田起义”浮雕。 有的从历史事件的经过谈起,如介绍“五卅运动”浮雕。 这样使文章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7、文中介绍十幅浮雕时,除了说明,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简要分析。 明确:记叙、描写、议论。作者运用记叙性语言简要叙述历史事件,同时运用描写性语言,让固定不动的十幅浮雕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还原成一个个生命和场景,使人民英雄英勇无畏的伟大形象屹立在人们心中。此外,作者还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评论历史事件的意义。 8、第1段与最后一段在内容、结构上有什么联系? 明确:内容上:第1段说明作者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最后一段写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与第1段自然地衔接起来。 结构上:呼应开头,布局严谨。 9、分析下面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明确: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巍峨的特征。 (2)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5米。 明确: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巍峨的特征。 (3)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明确:作比较,突出碑身四周围绕着的双层汉白玉栏杆美观朴素,洁白耀眼,庄严雄伟。 10、本文语言既有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又有新闻特写鲜明、生动的特点,结合下面的句子加以体会。 (1)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 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1000年之久。 明确:“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交代数据来源;“至少”则对时间进行限定。语言准确、严密。 (2)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 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

文档评论(0)

138****14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