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13课《黄鹤楼》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docxVIP

八上语文第13课《黄鹤楼》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鹤楼》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他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他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今天,我们来欣赏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七律《黄鹤楼》,感悟诗人的情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深层意蕴,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抒发的人生失意和思乡的情感。 【作者简介】 崔颢(约704—754),盛唐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年少聪慧,少而能诗,“意浮艳,多陷轻薄”。二十岁前后赴长安应试,一举高中,鲜衣怒马,辉煌一时。却因得罪权贵,无人举荐,仕途上晋升无望,于是辞官出走,将自己置身于风尘苦旅之中二十年。著有《崔颢集》。《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 【背景链接】 《黄鹤楼》是崔颢还乡途中逗留武昌时所作。崔颢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诗作。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据说李白曾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读音停顿】 黄鹤楼 崔颢(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zǎi)/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整体把握】 1、这首七律的每一联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首联:神秘传说——叙事; 颔联:岁月易逝——议论; 颈联:登楼所见——写景; 尾联:浓浓乡愁——抒情。 2、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属于哪一种抒情方式? 明确:直抒胸臆。 【合作探究】 1、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首联运用典故,引用仙人乘鹤归去的传说,感叹物是人非,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惆怅与苦闷;也使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2、首联哪个字用得绝妙,妙在何处? 明确:“空”字用得绝妙,强调了空间上的虚无,包含了作者的无限感慨:昔日仙人乘鹤已去,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这样,一个吊古伤今,内心孤寂的诗人形象就此跃然纸上。同时,也为后面作者抒发乡愁做好铺垫。 3、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颔联紧承首联,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苍茫,抒发了诗人对于岁月易逝的感慨。同时,也为下文写作者思念故乡的愁思做铺垫。 4、诗人登上了名扬天下的黄鹤楼,他极目远眺,看见了临江的一道美景,请问所见之景有哪些? 明确: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江上烟波。 作者看见了草木茂盛、欣欣向荣之景,也看到了暮色沉沉、烟波浩渺之景。 5、和前两联相比,颈联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变化?颈联描写的繁荣景致,有什么作用? 明确:前两联写传说,属于虚写;颈联描写登楼所见,是实写。 颈联以繁茂、明朗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也为尾联进一步抒发乡愁做铺垫。 6、尾联是如何表达“乡愁”的? 明确: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倍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7、归纳主旨 明确:这首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来游黄鹤楼的所忆所见,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的思乡之愁。 【写作特色】 (1)巧用典故,吊古伤今。 (2)虚实相生,融情于景。 (3)以乐衬哀,烘托愁情。 【课堂检测】 1、用原文语句填空。 (1)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直抒胸臆,表现乡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崔颢的《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岁月易逝之感慨。 (5)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

文档评论(0)

138****14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