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治疗复发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0例.docxVIP

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治疗复发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0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治疗复发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0例 内旋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的鼻鼻冬宫肿瘤。大多数内旋性胆脂瘤(snip)来自鼻鼓洞和上颌骨,共有28%的病例。snip的特点是术后容易复发,复发率为5%-47%。肿瘤复发最重要的原因是肿瘤在手术中的切除。现将我科采用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和泪前隐窝入路手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随访后,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数据和方法 1.1 临床信息 1.2 下鼻道下颌窦的切除 手术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A组采用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B组采用周兵等于2007年提出的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手术的新方法,即在经鼻完成鼻腔外侧壁切开,开放泪前隐窝后进入上颌窦,完整保留鼻泪管和下鼻甲,手术步骤具体为:(1)切开:沿下鼻甲前缘(鼻内孔后端)上方鼻腔外侧壁,自上而下至鼻底做弧形切开,黏骨膜下剥离至下鼻甲骨鼻腔外侧壁附着最前端,将下鼻甲附着根部剪断后,下鼻甲根部以上向后剥离至上颌窦自然口或开窗口前缘,下鼻甲根部以下向后剥离至鼻泪管开口处周围。(2)暴露上颌窦:以下鼻甲附着鼻腔外侧壁根部为标志,用电钻或骨凿由前向后去除上颌窦内壁,以鼻泪管鼻腔开口为标志在去除骨壁同时开放骨性鼻泪管并游离鼻泪管下端,形成膜性鼻泪管-下鼻甲瓣,将其内移显露上颌窦腔。(3)切除病灶:通常在0°镜观察直视下切除上颌窦腔内病灶,对肿瘤的基底部将黏骨膜切除干净,可加用电凝或等离子烧灼。上颌窦前壁或前内下可借助带角度镜,并视鼻窦发育大小和病灶位置确定是否扩大去除上颌窦前壁或前内下骨壁。(4)复位鼻泪管-下鼻甲瓣:清理术腔并复位膜性鼻泪管-下鼻甲瓣,黏膜切口对位缝合固定后,切开下鼻道外侧壁黏膜做下鼻道上颌窦开窗,便于术后观察和引流。术后2 d抽出鼻腔填塞物,术后第3天停用止血剂并给以生理盐水100 ml鼻腔冲洗,术后7 d内给以抗生素静滴,分别于术后0.25、0.5、1、2、3、6、12、36个月局部麻醉鼻内镜下复查,根据鼻黏膜恢复情况可适当增减换药次数和间隔时间。 1.3 评估综合效果的基准 2 疗效调查方法 A组10例,记录其症状改善和鼻内镜、鼻窦CT检查情况。对症状好转者3、6、12、36个月各随访1次,结果治愈8例,复发2例。B组10例,记录其症状改善和鼻内镜、鼻窦CT检查情况。对症状好转者3、6、12、36个月各随访1次,结果治愈9例(图4),复发1例。两组间的疗效进行χ2检验,χ2=0.000,P0.05,无统计学意义。 图4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术后12个月,鼻内镜复查上颌窦腔已经上皮化,无肿瘤复发 3 鼻内镜下下颌窦内侧壁切除的手术入路和术后疗效分析 SNIP在组织结构上属良性肿瘤,多为单侧发病,呈侵蚀性生长,病变最常见于鼻腔外侧壁和中鼻道,常累及上颌窦、筛窦及蝶窦,破坏周围组织和骨质,病灶切除不彻底是术后复发的根本因素,还可能与组织病理学类型或病毒有关,本文中复发的可能原因是术野暴露不充分,肿瘤切除不彻底或未完全清除肿瘤附着部位的黏骨膜,故手术方式选择至关重要。开展鼻内镜鼻窦手术之前,上颌窦炎性或肿瘤病变主要依靠经典上颌窦根治手术,即Caldwell-Luc术式,通过唇龈切开入路进入上颌窦。1893年George Caldwell于美国纽约和Henry Luc1897年于法国巴黎分别报告该手术方式。由于上颌窦解剖和原发上颌窦病变的特点,运用多角度内镜,包括30°和70°硬性鼻内镜,同时借助各种角度弯曲器械,上颌窦内仍有无法窥及和处理的区域,这些区域主要包括泪前隐窝、颧隐窝和前齿槽隐窝和上颌窦前内下壁等。其中泪前隐窝通常难以观察到,尤其是上颌窦气化比较好的情况下。所以针对上颌窦需要广泛切除的病灶,许多术者选择Caldwell-Luc术式、鼻侧切开术式、Denker术式、鼻外或经鼻上颌骨部分切除、面中掀翻术式等。尽管上述术式有很好的视野并便于上颌窦复杂病变的彻底切除,由于其创伤大,术后易出现牙齿麻木、面部肿痛等不适,且损害了正常解剖和功能,一旦病变复发需再次手术。从微创原则看,上述术式有需要改进的必要。杨平常等曾报道部分切除下鼻甲后端游离鼻泪管并扩大下鼻道开窗口,形成鼻泪管前后窗口,便于切除上颌窦病灶,但未提及鼻泪管术终如何处理,且需要部分牺牲下鼻甲,所获得的进入上颌窦的通道视野有限。 周兵等经过大量临床实践,于2009年在福建武夷山全国鼻科学术会议上再次强调了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手术的新方法,即在经鼻完成鼻腔外侧壁切开,开放泪前隐窝后进入上颌窦,完整保留鼻泪管和下鼻甲,恢复后的术腔更符合鼻腔结构和功能的需要,其优点是,视野宽,充分暴露整个上颌窦腔,包括泪前隐窝和齿槽隐窝,便于窦内病灶的观察和处理,无死角;提供进入翼腭窝、颞下窝和眶底壁的手术入路;保留鼻泪管和下鼻甲,维护鼻腔和泪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