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浮小麦与小麦止汗作用及相关的主要成分含量比较
漂浮小麦和小麦是水稻科的一种果实。《本草蒙筌》中记载:“浮小麦, 先枯未实, 敛虚汗功效如神”。《卫生宝鉴》中有记载独圣散即浮小麦的功效:“治疗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 文武火炒令焦, 为细末, 每服两钱, 米饮汤调下, 频服为佳”。另外《本草纲目类编》中记载浮小麦的功效主治为:“益气除热, 止自汗盗汗, 骨蒸虚热, 妇人劳热”。“小麦具有除客热, 止烦渴咽燥, 利小便, 养肝气止漏血唾血。《别录》谓‘养心气, 心病易食之’”。从古文献记载来看, 浮小麦与小麦功效不同, 两者不能混淆使用。但是现在市场上常出现用小麦伪充浮小麦做为药用。目前还未见关于两者药效及化学成分比较方面的文献报道。本实验就止汗的功效对浮小麦及小麦进行研究, 并对它们所含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初步分析, 为以后对两者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健康SD大鼠40只, 雄性, 体重180~220g, 购自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2 加味草质茎、核桃仁、甘草的制备
浮小麦与小麦分别为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干燥轻浮瘪瘦和成熟的果实, 采自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南属寺村, 为同一麦田同时采集而得。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的干燥草质茎、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炙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及根茎经炮制而得, 均购自同仁堂药店。上述药味经我院鉴定教研室裴香萍副教授鉴定均为正品。麻黄汤煎药方法:根据《伤寒论》中麻黄汤的比例 (麻黄9:桂枝6:杏仁6:炙甘草3) 及煎煮方法, 制备其水煎液。具体方法为:加水10倍, 将饮片浸泡30 min, 先煎麻黄20 min, 去末, 再纳余药共煎30 min, 纱布过滤去渣, 浓缩至所需浓度。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对照品为自制, 纯度大于98%, 甲醇为色谱纯, 水为超纯水,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超声心理仪器
Olympus DP22正置荧光显微镜;Waters2695 (美国) 高效液相色谱仪;十万分之一天平 (梅特勒公司) ;KQ3200E超声波清洗器 (昂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EL204万分之一天平 (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2 止汗效药实验
2.1 动物组
180~22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麻黄汤组、浮小麦组和小麦组, 各10只。
2.2 浮小麦粉的制备
动物适应饲养1周, 室温20~25℃。1周后, 每天上午九点正常组与麻黄汤组灌胃蒸馏水, 浮小麦组灌胃浮小麦水煎液1.5 m L/100 g, 小麦组灌胃小麦水煎液1.5 m L/100 g, 灌胃8 d。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中浮小麦的用量为15~30 g, 小麦的用量为30~60 g, 《中华本草》及《中药大辞典》中小麦的用量也高于浮小麦, 所以煎得浮小麦的浓度为每1 m L药液含生药0.178 g, 小麦的浓度为每1 m L药液含生药0.267 g。末次给药5 h后麻黄汤组、浮小麦组、小麦组分别灌胃麻黄汤水煎液 (相当于每1 m L药液含生药0.64 g) 1.5 m L/100 g, 称重并禁食禁水3 h, 3 h后再次称量各组大鼠的体重。灌胃麻黄汤30 min后, 将大鼠固定于大鼠固定器内, 右后足固定于固定器外, 用棉签蘸取无水乙醇轻轻将足趾部污物擦洗干净, 于大鼠足趾部皮肤涂上和田-高垣氏试剂A液, 待充分干燥后, 再薄涂一层B液, 于15 min后用20倍放大镜计数深紫色着色点 (即汗点) 的数目。和田-高垣氏试剂的配制法:取2 g碘溶于100 m L无水乙醇即成A液;取可溶性淀粉50 g与蓖麻油100 m L混合均匀即成B液。
第9天起, 空白组与麻黄汤组灌胃蒸馏水, 浮小麦组灌胃浮小麦水煎液, 小麦组灌胃小麦水煎液 (剂量同上) , 灌胃3 d。末次给药5 h后, 麻黄汤组, 浮小麦组, 小麦组分别灌胃麻黄汤水煎液 (剂量同上) 。50 min后处死大鼠, 切取大鼠足趾部肉垫皮肤, 甲醛固定, 乙醇脱水, 二甲苯透明, 石蜡包埋, 切片, HE染色, 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汗腺细胞, 记录细胞总数和空泡细胞数, 计算百分率。
2.3 结果
2.3.1 浮小麦对大鼠棉粉汗次数的影响
结果显示, 室温时麻黄汤组大鼠灌胃麻黄汤后, 其汗点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 (P0.01) 。浮小麦与麻黄汤组相比, 汗点数有差异。 (P0.05) , 小麦组与麻黄汤组汗点数没有显著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