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州宋明墓出土丝织品考述
“海上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航线之一,也是中国和外国之间的海上航线。通过“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往外输出贸易商品主要为丝绸、瓷器、茶叶等大宗商品, 而贸易换回的物品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 故通常人们也把“海上丝绸之路”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福州港地处我国东南沿海,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是福建省著名的四大海港 (福州港、泉州港、漳州港、厦门港) 之一, 也是中国古老的天然良港之一, 因此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分布在中国漫长海岸线上的蓬莱、扬州、宁波、泉州、漳州、广州、北海等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一起, 成为研究中国对外贸易、与世界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等领域的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资源。本文拟就福州港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有关丝织品对外贸易这一层面, 从考古发掘资料、文献记载等方面, 加以论证, 再现当时的贸易盛况。
一、 加量物的种类
中国作为世界纺织品生产的大国, 历史悠久。长期以来, 苏、杭作为中国丝织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已经成为中国丝织品的代名词, 但从近二十多年来, 在福州地区宋、明古墓考古发掘出土的丰厚的随葬丝织品中, 研究发现, 这些出土的丝织品, 质量上乘, 品种丰富, 制作工艺精湛, 从实物和第一手资料的层面见证了除苏、杭之外的福州等东南沿海城市, 当时也是主要的生产纺织品的城市。
例证一:1975年10月, 福建省文物考古工作队, 在福州市第七中学 (浮仓山) 扩建操场的工地上出土发掘清理一座三合土结构的石圹墓, 墓主人黄升是南宋宗室赵氏家族中的一名年轻贵妇, 其父亲为福州宋代状元黄朴。共出土随葬品436件, 其中丝织品服饰占354件 (服饰201件, 整匹丝织品及剩料153件) , 有袍、衣、背心、裤、裙、抹胸、围兜、巾、佩饰、香囊、荷包、被衾、粉扑、花边、丝绒、丝棉、整匹的丝织品剩料等。质地有罗、绫、绮、绢、纱、绉纱、缎等。这些丝织品, 绝大部分保存完好, 质地比较坚实。丝织品的纹样, 除平素外, 多为大小提花的折枝花卉纹, 只有个别的为印花的花卉、动物纹等1。
例证二:1986年8月, 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在福州北郊茶园山一处工地, 发掘清理一座宋端平二年 (1235) 夫妻合葬墓, 共出土了各种珍贵丝织品400多件, 品种有丝棉絮、帛、花绫群、对襟男女衣服、印花背心、麻布鞋、绣花钱包、宽袖袍、开裆裤、麻布等, 十分丰富。这些纺织品色泽鲜艳, 款式新颖多样, 质地有罗、纱、丝、绫、绢、麻等, 纹饰组织有素罗、提花罗, 花饰主要有牡丹、芍药、月季、芙蓉、菊花, 采用混金、描金、印金、贴金相结合的多种印花技术。这些丝织品除了墓中男女主人身上穿的之外, 其他都是当时制作的新衣, 捆扎好安放在棺木中随葬, 出土时保持完好, 没有破损现象, 而且色彩依然鲜艳。宋端平二年出土的丝织品与黄升墓出土的丝织品, 在品种、质地、工艺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充分证明了福州在宋代已是一个主要丝织品生产基地。
例证三:1980年9月, 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福州西禅寺附近发掘了明代户部尚书马森墓。它是一座三圹并列的明墓, 其第二夫人陈妙祯墓圹完好, 出土保存较为完好的各种衣物丝织品23件, 品种有衣、袍、裙、补子等, 质地有纱、罗、绢、紬、绫、缎、锦等七种, 以绢、绫、缎、锦居多, 有生织匹染, 色织、刺绣, 多数为提花丝织物。纹饰内容有云纹、水纹、葫芦纹、寿字纹等, 表示“吉祥如意”“吉庆”“祝颂”等物和花卉, 反映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善良的愿望。纹样气魄豪放, 造型简练生动, 构图千变万化, 雅致细腻, 布局严谨, 色彩明快, 富丽堂皇。
从以上考古发掘的三座古墓 (宋朝两座, 明朝一座) 中整理出土的丝织品来看:其一, 数量多。三座古墓共出土各种珍贵丝织品700多件, 这在福建考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全国也较为少见。如此多的丝织品出土, 见证了宋至明代, 福州已有大规模生产丝织品的工场和作坊, 其手工业已成为当时重要支柱产业。其二, 品种多。三座古墓中出土的丝织品品种涵盖上层贵族日常生活服饰衣着, 以及他们平时生活用品, 且选料考究, 基本上都是为了满足贵族阶层的需求享用而量身制作。由此看来, 当时丝织品作为高档品, 一般百姓是没有这福份享用的, 即使畅销海外, 也是为了满足贵族阶层的需求。其三, 工艺精。所用的丝织材料较为名贵, 制作样式讲究, 涂金、印金、贴金、描金、彩绘、刺绣已在服装缀饰上广泛应用。能生产出如在黄升墓中出土的重量仅16.7克的纱罗背心, 和在宋端平二年墓出土的纱罗对襟女上衣, 这与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所说的福州宋代能生产出“举之若无, 裁之为衣, 真若烟雾”的丝织品记载相印证。这种衣物轻薄如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